在全球造船业版图上,中国船厂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挑战。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船企,扬子江船业的每一次动作备受市场关注。
最近几天,扬子江船业接连发布两则公告:一方面,其三家子公司因买方股东涉嫌规避制裁而果断终止了四艘总价约1.8亿美元的成品油轮建造合同;另一方面,公司又成功签署了价值约4.4亿美元的新造船合同,涵盖集装箱船与散货船。两则消息前后对比,折射出全球航运与造船业在地缘政治风险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张力,也揭示了中国船厂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韧性。
扬子江船业公告显示,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共同决定,终止与特定买方签订的四艘5万载重吨MR型成品油轮合同。理由是该买方的唯一股东被曝涉嫌参与规避美国制裁法规的计划,构成了潜在违约与履约障碍。
这是一场典型的“防风险”操作。在航运和造船业中,船东的信用风险并非新鲜事。但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风险”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财务信用,扩展到政治合规与制裁合规。换言之,船厂在选择客户时,必须兼顾商业逻辑与政治风险。
就在“弃单”消息发布的同一天,扬子江船业宣布新签总值4.4亿美元的8艘新船合同,包括4艘集装箱船和4艘散货船。其中,两艘集装箱船订单来自长期合作伙伴Seaspan。
这一组对比,颇具象征意义:一边是因制裁风险而果断放弃的油轮订单,另一边是基于长期互信而再度追加的集装箱船订单。前者是企业对合规风险的“减法”,后者则是企业依靠市场竞争力做出的“加法”。
值得关注的是,Seaspan在过去两年已多次在扬子江船业下单,包括12艘9000TEU和10艘17000TEU LNG双燃料船。这显示出头部客户对扬子江船业的质量与交付能力高度认可。在国际环境复杂、政策风险上升的当下,长期客户关系成为企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护城河”。
从财务角度看,新签订单的交付时间集中在2027年至2029年,对近期利润贡献有限。但从战略层面看,这批订单增强了扬子江船业的手持订单储备,保证了未来几年产能的稳定消化。根据公司披露,今年以来其已累计签署44份合同,总金额约19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韧性。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