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陷入经营危机、转型为船体分段制造商的HSG成东造船(前身为“成东造船海洋”),正加速重返整船建造市场。近日,该公司与三星重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承接苏伊士型油轮的整船建造任务,标志着这家中型船厂迈出重振昔日辉煌的关键一步。
根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重工在建造任务日益饱和的背景下,为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决定将部分苏伊士型油轮的整船建造任务交由HSG成东造船完成。过去,该公司主要承担船体分段的制造,如今则将以三星重工的名义建造整船,合作模式实现重大升级。
韩国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合作不仅是大型造船企业与中型船厂“共生共赢”的典范,也为HSG带来稳定的订单与可预期的现金流,有助于巩固其在造船产业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三星重工通过分散产能,也得以进一步提升建造效率与交付能力。
成东造船海洋曾位列全球造船订单量前十强,是韩国造船业的重要代表。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伴随大量订单被取消后,成东造船业绩迅速下滑。2010年,公司经营权移交给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农协银行及韩国贸易保险公司等债权人阵营。在此后的数年中,尽管公司依靠船舶修理等业务勉强维持运转,但持续低迷的全球船市让这家中型船厂难以为继。
2015年,成东造船海洋在建造完成最后一艘油轮后,建造主业几乎全面停滞。更具象征意义的是,2016年,成东造船被迫将其代表性资产——一台重达700吨的大型Goliath起重机,以废铁价出售给海外企业。这一事件在韩国引发广泛关注,被舆论形容为“马山的眼泪”,对比的是瑞典马尔默造船厂2002年以1美元象征性价格出售起重机给现代重工的“马尔默的眼泪”,成为韩国造船业衰退的标志性时刻。
直到2020年,HSG重工主导的财团出手相救,以2000亿韩元(约合1.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深陷债务泥淖的成东造船海洋,帮助其摆脱破产清算的命运,为后续的重组与复苏奠定了基础。
2023年11月,HSG成东造船第二工厂内久违地再次响起了钢铁切割的火花,标志着其时隔八年重新启动造船业务,正式重返主流造船产业的舞台。
自走出法定管理程序以来,HSG成东造船已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成长为涵盖船舶建造、维修、海上风电及海工装备等多元化业务的综合型造船企业。
近年来,HSG成东造船在船舶建造主业之外,积极拓展海上风电和海洋工程装备业务,依托其120万平方米的广阔厂区和先进的生产设施,该公司已在国际市场频频中标,展现出强劲的海外接单能力。
在最新成果中,HSG成东造船成功中标一项金额高达8700亿韩元的非洲海洋生产设施项目。凭借此次订单,该公司通过大规模销售确保了财务稳定,同时也借此机会在需要高技术水平的全球海工设备市场中展现了实力。业内人士预测,此次订单将在HSG成东造船确保未来高附加值业务的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