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预测:中美贸易休战难阻运价下滑

2025-11-05433

  根据Xeneta的最新分析,本周在韩国釜山达成的为期一年的中美贸易“休战”协议,短期内并不能有效阻止海运集装箱运价在 2026 年继续下滑。

  该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降低芬太尼相关关税 10% 以及暂停征收港口费用。然而,航线运价的颓势仍在持续。截至 10 月 31 日,中国至美国西海岸的即期运价已同比大幅下跌 59%,降至 2,147 美元/FEU,中国至美国东海岸运价同比下跌 48%,为 3,044 美元/FEU。

  Xeneta 高级航运分析师 Emily Stausbøll 表示,此次贸易休战释放了积极信号,但业界需保持理性,不应对市场复苏抱有过高期待。运价下跌与货运量下滑相互呼应,今年 8 月,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海运需求同比下降了 13%。

  Stausbøll 解释道,即便达成休战协议,当前的关税水平仍处于高位。更关键的是,美国货主在 2026 年上半年将优先消化今年早些时候“提前备货”所积累的库存,这使得休战难以在短期内对海运需求形成显著拉动。

  根据 Xeneta 的预测,2026 年全年全球平均即期运价最高可能下跌 25%,而长期运价的最高跌幅可达 10%。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届时全球平均长期运价将比 2023 年 12 月红海危机升级前的水平低约 20%。

  “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2026 年集装箱运力过剩的情况将相当严重。”Stausbøll 强调,“承运商在中国至美国这一关键航线上正面临巨大的揽货压力,本周宣布的关税下调无法扭转当前的市场颓势。”

  同时,协议的临时属性也给航运及贸易行业的长期规划带来了不确定性。Stausbøll 提到:“如果货主计划将供应链迁出中国,在其他国家建立生产设施的周期远超 12 个月。没有人能完全确定休战到期时的市场情况,甚至无法保证协议能够完整执行 12 个月。”

  总体来看,这份为期一年的休战协议将世界两大经济体间的贸易缓和期延长了约一年。然而,它能否从根本上改变中美贸易与航运市场的供需基本面,仍然存疑。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