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特与WTI的价差缩水始于2019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针对美方的贸易制裁,中方也开始反击,导致全球对于经济的担忧情绪异常高涨。布伦特原油作为欧亚地区重要的交易参考油种,其受到的影响是更为直接的。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B/W的价差相对稳定,且基本维持在8美元/桶上方(见下图),个别阶段甚至达到了10美元/桶。但从7月份开始,两者间的价差就迅速滑落,8月份更是加速下滑,最低点出现在2019年8月19日为3.53美元/桶,当时中美贸易战将原油纳入了征税范畴,导致中国取消了进口美国原油,令市场情绪一度跌至低点。

但这种平衡很快又因为突发的疫情而被打破,由于疫情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也开始扩散,由于各国的实力及行动力不尽相同,导致这场抗疫战争成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B/W也将在较长的时间里,寻找更为合适的价差空间。
除了B/W的价差缩水,布伦特期货与迪拜现货之间的套利差(下以"EFS"表示)也缩水严重(见下图)。EFS的价差空间在2018年7月以前还基本维持在2-4美元/桶,但此后就开始萎缩至2美元/桶的下方,其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大起大落成了家常便饭,这也给期现套利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一般来说,当期现价差≥3美元/桶,那么与布伦特原油相关的等级原油流入亚洲的可行性就会大幅增加。而EFS价差的长期不稳定性,一方面减少了期现的套利机会,另一方面也令原油的资源流动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但有分析表示,近期布伦特和WTI的价差有扩大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当周,基金经理净卖出2800万桶WTI原油和100万桶布伦特原油,美原油净卖出的数量几乎是布伦特原油的28倍。
分析师认为,基金将看涨WTI原油的头寸削减了2.7万手,同时将布伦特原油长期合约维持在接近不变的水平。后者可能是为了应对来自利比亚、俄罗斯石油公司遭遇制裁以及OPEC可能减产的供应风险。
来源: 金联创能源 奚佳蕊
2020-02-27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