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经历,充满了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般的戏剧场景。4月13日,乘坐世纪天子号抵达张家港时,恰逢大风大雾封航,游轮在码头停了一夜后无法开航,只好由邮轮公司组织游客乘大巴前往各自的目的地。谁知道,仅仅半个月之后,这段航程竟然被神奇地补上了。4月27日,随长江引航中心的一级引航员赵留旗、朱要强和许建新,在张家港登上了一艘沙特船东的化学品船GULF DEFFI,到太仓下船,几乎续上了上次未能完成的航程。
正在开展交通强国建设的系列研究之一:交通运输市场规制研究,考虑到引航作为水运领域兼具安全和服务的领域,其产品属性一直以来广受争论,引航的市场规制在新时代该走向何方,值得深入探讨。现场调研,能够获得引航这样一个小众群体的最真实信息和资料,也有利于形成课题组的认识。感谢长江引航中心的安排。
这次登船是从码头上登船,船上的梯子安全结实,还有一些绳索作为防护,并不担心有什么安全问题。如果从交通船登到被引航的船上,就需要攀登引航软梯,那大概是一次不小的考验。183米的船舶,在岸上看其来来往往,并不觉得其有多大。上得船来,才觉得人的渺小。船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管道,确实给人震撼的效果。

上船后,亲眼观察水手的解缆、拖轮的工作以及引航员的指挥,对船舶离港的操作有了感性的认识。该船在太仓靠港的时候,亲眼看到一条缆绳因相互之间配合不当发生断裂,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对于现场操作的水手来讲,十分危险。长江下游的航道十分复杂,航行受江水、潮水以及暗流的影响,航行船舶十分密集,船型也十分复杂,还有跨江而行的滚装船、江上打鱼的渔船以及抛泥船等,对引航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工作量。沿途7个小时,很多时候需要两位引航员配合工作。面对紧急情况,需要对附近船只的船长喊话,需要指挥舵手的方向,还需要观察各种仪器和拿起望远镜瞭望,神经几乎一刻不得放松。格鲁吉亚籍船长倒是挺悠哉,挺着一个大肚子,靠在驾驶台的椅子上很放松,只有在靠离泊的时候才真正参与其中,整体的航行基本上由引航员来操控。而且,长江引航中心有一半的引航任务发生在夜里,引航工作本来就因夜里的航行而具有更大的风险,而且长期生活不规律,这会给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扰,还可能影响家庭。
这样艰辛的工作,会产生多少收入呢?该船船长183米、总吨29589吨,净吨12086吨,吃水8.5米。早上7点登船,离港用了40分钟,13:10分抵达太仓港,靠泊用了40分钟,引航员工作时间大约为7个小时,按照每净吨0.55元计算,总共收费约6000元。长江引航中心是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上缴财政部,然后根据业务需要下拨款项。这些年简政放权和减免收费的大背景下,长江引航中心的业务量虽然连年增长,但收入却难以增长,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提升也因为资金的难题而面临不足的问题,引航员队伍面临流失。尤其是,长江下游12.5米航道全线贯通之后,长江引航中心所引航的大型船舶越来越多,但小型船舶和非正规船舶并没有明显减少,下游的锚地资源缺乏且没有得到一体化统筹,这都给引航带来了新的困扰。
短短的半天调研和体验,只是获得了一些引航的感性认识,未来长江引航该往何处走、引航的体制机制该如何理顺,是需要长期探索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听听船东的意见,还需要调研沿海的引航机构,更需要翻看中国引航史并了解国外引航的体制机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方向和建设交通强国的总体目标,才知道长江引航该如何与时俱进。
体制机制变革,需要以史为鉴回头看病因,需要以夷为鉴找方案,但一定没有现成的方法,没有“中成药”拿来就吃,吃了就好。一定要接纳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在动手术和吃汤药之间做出权衡。如果要动手术,“止血带”和备用血液是否已经准备齐备?如果是要吃汤药,如何能够对症下药?这药需要吃多久?是否会因为吃得太久而导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通过一定的契机“搭便车”,在做肠胃手术的时候,顺便把阑尾做掉。行业智库,其实就是行业中富有经验的江湖郎中,在诸多可能性中,根据现有的约束条件,找到一条最佳的路径。
作为“把世界引进长江,把长江引向世界”的长江引航人,是一个小众群体,却也关系着地方经济发展乃至长江的安全发展和和谐发展,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将会促发这个行业的科学发展,并转化为新时代长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来源: 谢燮 绝顶思维
2018-04-28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