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在杭州钱航船舶修造厂顺利吉水。这是醇氢电动技术首次跨界走向航运领域,成为我国探索绿色航运、推动能源转型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醇氢电动液态新能源
技术、市场优势明显
“远醇001”号64 TEU醇氢电动示范船舶是一款融合液态新能源动力与智能控制的集散两用船,载重1500吨,可运载64个标准集装箱,船只应用远程新能源商用车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表示:“取名‘远醇’,即寓意将来自遥远的风能、太阳能转化为液态甲醇。远醇001号搭载远程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实现了甲醇液态能源与锂电储能的高效协同,为我国绿色交通绿色航运转型开辟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意义深远。”
在绿色航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远醇001”号正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作为核心支撑的直流组网技术,不仅让电池充电效率突破96%,有效减少甲醇发电机组能耗浪费,还显著延长了电池寿命,运维成本因此大幅降低。同时,直流组网在可靠性上也具备先天优势,能够避免交流短路带来的整体瘫痪风险,并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快速诊断与供电切换,为航行安全保驾护航。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技术集成了远程监测与自适应控制等功能,为智能船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运行层面,“远醇001”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切换模式:混动模式下,锂电池与甲醇发电机组协同运行,实现“削峰填谷”,保障动力稳定;长途航行则依靠发电机组持续供能;短途或港区航行可采用纯电模式,实现零排放、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靠港期间还可利用岸电补能,进一步降低甲醇消耗与碳排放。这种灵活的智能控制,使船舶能够轻松应对多种复杂工况。
经济性优势同样突出。与传统柴油船相比,“远醇001”号的单公里能耗降低42%以上,续航里程近1500公里,远超主流3000kWh级纯电船的250公里。在投资回收上,初始购置成本低,可享受国家新能源船舶补贴,补贴后船舶的回收周期缩短至3-5年。对比主流3000kWh级换电纯电船舶,每年能源费用节约高达42万元。
破解能源困局
内河航运新能源转型“大势所趋”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内河航运的新能源转型进入快车道。近两年,交通运输部、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陆续发布新能源相关标准和检验规则,并出台鼓励引导政策,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换代。2024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对甲醇等新建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给予国家财政补贴。2025年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了《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甲醇燃料确定为湖河主要船舶燃料。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并鼓励纯电动船舶在中小型船舶、中短途场景应用,推动甲醇动力在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场景应用。2025年7月11日,中国船级社(CCS)在中国航海日论坛上发布《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文件中将甲醇和电池推荐为我国内河/沿海航运燃料主要方向。
从数据看,当前我国内河船舶总量高达14.59万艘,但新能源船舶仅1000艘,新旧汰换空间巨大。这意味着,新能源转型不仅是趋势,更是蕴含巨大市场机遇的“蓝海”。
资本市场同样看好这条赛道。2025年7月,远程旗下醇氢科技完成超2亿美元融资,由杭州高新金投领投,多家产业基金跟投。融资资金将投向醇氢技术研发和生态体系建设。
在众多新能源路线中,液态新能源——甲醇,正展现出独特优势。与电动、氢能相比,甲醇作为“液态的电、液体的氢”,兼具高能量密度、补能便捷、安全可靠等特性。它不仅能够解决纯电船续航不足、氢能补能难、成本高昂等痛点,还能借助现有油气管网和加油站体系实现低成本快速推广,基础设施改造投入仅为电动、氢能的零头。
更重要的是,甲醇与我国能源禀赋高度契合。依托“多煤、缺油、少气”的国情,甲醇可通过煤基清洁燃料与风光电制氢、二氧化碳耦合等方式实现大规模制备,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能推动煤炭利用的零碳化转型。
目前,醇氢电动技术已在汽车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运营车辆超5万辆,相当于全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的两倍,累计行驶里程突破230亿公里,环保效果显著:与国六柴油车相比,颗粒物排放减少98%,一氧化碳减少88%,氮氧化物减少82%。随着今日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成功吉水,这一技术路线正式走向内河航运。
业内普遍认为,内河航运的新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凭借政策扶持、产业链完善与成熟的应用场景,醇氢电动有望成为推动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实现零碳化的重要突破口。
浙江样本
中国绿色转型的前沿实践
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不仅是民营经济的热土,更是中国绿色转型的前沿实践地。近年来,这片创新高地不断用率先探索,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和绿色航运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唯一的商用车板块,远程依托强大的研发体系,率先完成“醇氢+电动”双能源布局,打造了覆盖重卡、轻卡、小微卡、客车等全系新能源商用车的产品矩阵,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从品牌愿景“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到不断迭代的技术突破,远程正引领中国商用车产业加速绿色变革。
本次吉水的“远醇001”号将成为浙江创新的又一典范。这艘醇氢电动船舶实现了设计、建造、船检全链条“浙江造”,充分展示浙江在内河船舶制造上的深厚功底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的同时,也凸显了浙江在绿色航运转型中的担当。
事实上,浙江之所以能成为“绿色样本”,源于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2023年出台的《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和2025年《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实施方案》,都强调要在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中占据更高位势。正是在这一顶层设计的推动下,浙江从“小商品市场”走向“高端制造”,逐步完成了从资源依赖到绿色强省的跨越。
在应用层面,醇氢电动技术已在浙江多点开花。无论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首次使用零碳甲醇点燃圣火,还是杭州、温州构建的醇氢产业集群,抑或是远程X7M醇氢电动搅拌车在城建项目中的批量投放,都印证了浙江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探索不仅有高度,更有落地成效。数据显示,醇氢重卡在续航、补能、运营成本等方面全面优于传统燃油车和换电重卡,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在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00余座甲醇加注站,预计到2027年将增至4000座,实现“加甲醇像加油一样便捷”。浙江更是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内河智慧航道建设导则,计划打造海河一体的智慧航道示范。
从点燃圣火的零碳甲醇,到驶上内河的“远醇001”号,浙江正在用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诠释何为“绿色转型的浙江样本”。这不仅是地方探索的成功,也是中国新能源发展走向高质量的缩影。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