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贸易风》消息,马士基正就新一批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展开全球招标,总金额最高达25至28亿美元,吸引中韩主力船厂参与角逐。据船舶经纪公司消息,招标截止日为8月1日,船型为18000TEU级别的大型箱船。
据悉,马士基此次提供了两种招标方案供船厂选择:一是确定建造8艘,外加4艘备选;二是6艘确定订单,搭配相似规模的备选名额。该批船舶计划于2029年交付,马士基希望能在年内完成招标及定约流程。
对于该笔订单传闻,马士基方面表示“不评论市场传言”。
当前,集装箱船市场在全球新造船低迷大势中表现抢眼。克拉克森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船新船订单总量达201艘、约190万TEU,较过去10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92%,成为“新造船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马士基已与中国及韩国主要造船厂接洽,但市场普遍预计其最终可能倾向选择中国船厂。这一判断的背后,是明显的造价优势——当前该型LNG双燃料船在中韩船厂之间报价差距约为2000万美元,订单规模越大,整体成本差距也越加凸显。
虽然目前围绕“是否对中国制造船舶征收美国港口附加费”的不确定性仍在,但业内认为,该级别船舶即便无法投放跨太平洋航线,也具备灵活转投亚欧主干航线的可能。
若本轮招标落地,将是马士基第二次大规模下单LNG双燃料动力新船。尽管其长期在绿色转型路径中坚定支持甲醇动力,但去年起公司明显加速布局LNG路线,陆续确认订造与租赁多达60艘LNG双燃料新船(含50艘确定订单与10艘备选名额)。
其中,马士基直接在中国与韩国船厂下单建造20艘不同规格的新船,包括17000TEU、15000TEU及9000TEU级别,其余运力则由Seaspan、SFL与Capital Maritime等合作方提供。公司当时强调,这一系列新造船属于其船队更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今年2月,市场便有消息称马士基与中国船厂及Seaspan探讨超过30艘15000TEU级LNG双燃料船的新一轮订造计划,但由于美国方面可能针对中国建造船舶施加港口费用,该计划并未进一步推进。此次新一轮的招标,可能正是对原方案的调整与升级。
业内普遍认为,马士基在船队结构更新方面相较于老对手MSC略显滞后,当前正处于“补课”阶段。
当前,马士基正陆续接收此前下单的甲醇动力新船。公司高层曾表示,马士基在燃料技术选择上保持“开放”态度,而此次布局LNG动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生物甲烷在未来绿色燃料体系中潜力的考量。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