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非地区铝土矿出口持续攀升,已成为海岬型船市场新增吨海里需求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随着几内亚政府在铝土矿出口政策上的密集调整,这一航运板块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据悉,几内亚政府正在加快掌控出口价值链。该国矿业与地质部长Bouna Sylla日前公开表示,未来至少50%的铝土矿出口必须由悬挂几内亚国旗的船舶承运。为此,政府已设立国有航运公司Guinéenne des Transports Maritimes(GUITRAM),计划直接参与铝土矿的海外运输。
除船旗限制外,几内亚还计划建立国家级铝土矿价格指数——“几内亚铝土矿指数(GBX)”,以提升出口定价的透明度和规范性。Sylla指出,该指数旨在确保国家从铝土矿资源中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并引导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趋于本地化。
作为西非铝土矿出口重镇,几内亚长期大规模向中国出口铝土矿,支撑了全球大宗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稳定增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几内亚铝土矿出口量达9980万吨,同比增长36%,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有效抵消了当地监管政策收紧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铝产量达1859万吨,同比增长4.0%。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与制造业反弹的推动下,作为铝生产关键原材料的铝土矿需求持续走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量约60%,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和包装等多个领域,持续拉动几内亚出口量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几内亚铝土矿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的7340万吨大幅增长,出口目的地中中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几内亚不断扩大的港口网络中,中国控制的企业承担了超过60%的货物运输任务。数据也显示,中国铝业、CDM-CHINE、国家电投等企业在上半年出口量分别为890万吨、410万吨和180万吨,而由中国投资者支持的SMB公司以3120万吨的出口量成为最大出口方,占总量近三分之一。
即便几内亚军政府近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采矿法规,导致GAC、KIMBO和SBG等矿企被迫停产,Kambia矿区开采项目也陷入停滞,但老牌中资企业维持了稳定出货,小型运营商则生存艰难。
航运业内人士指出,几内亚强化对出口环节的控制,意味着外部航运公司在当地铝土矿运输业务中的市场份额可能被压缩。未来,船东不仅需重新审视运力调配和合同模式,还可能面临船旗政策合规、与当地国企合作等现实挑战。
尽管新政或有助于几内亚提升在全球矿产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但也为海岬型航运市场注入更多政策风险变量。全球航运公司将如何在合规压力与市场机会之间寻找平衡,值得持续关注。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