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落幕?分析师:中国煤炭进口量或将继续大降

2025-07-09535

  在经历2024年创纪录的煤炭进口高峰之后,中国煤炭进口政策正在调整,或将对全球干散货航运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知名船舶经纪公司Intermodal近日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初步数据表明,2025年中国海运煤炭进口节奏明显放缓,背后原因包括国内产能过剩、能源结构调整加速,以及对清洁能源依赖的逐步增强。

  Intermodal研究部负责人Yiannis Parganas指出,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约8%。按此趋势推算,全年降幅可能在 5000 万至 1 亿吨之间,较去年创纪录的 5.427 亿吨下降高达 18%。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这种下降值得注意,”Parganas表示,“通常每年初夏是为电力需求高峰期进行补库的时期,然而由于中国更加依赖本土供应和多元化能源,进口量正在受到抑制。”

  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国内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6%,全年有望新增7000万至8000万吨。与此同时,火电发电量却出现下降,1至4月同比减少约4%。尽管全国用电需求继续上行,但增量主要由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吸收。

  报告指出,中国推进能源多元化已初见成效。2025年4月,风能与太阳能在全国发电结构中占比达到创纪录的26%,而煤电占比则降至55%以下,远低于十年前80%的水平。

  随着国内库存充足和政策倾向于“自给自足”,进口煤炭的战略地位正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进口煤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虽然总体进口量下降,但市场对高热值煤的偏好在提升,澳大利亚与俄罗斯煤炭受到青睐。相比之下,印尼低热值煤炭的吸引力正在减弱。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自印尼进口煤炭同比减少超过12%,而自澳大利亚进口则略有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出口市场也开始显现新动向。截至5月,中国煤炭出口量同比增长13%。尽管总量仍不大,但增长趋势表明,国内部分产地已出现阶段性过剩,正通过对外出口实现资源再平衡。日本、韩国等传统进口国,开始转向采购中国产煤。

  Intermodal分析认为,尽管夏季高温或将在短期内提振煤电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对海运煤炭的依赖将继续下降。在全球煤价疲软、国内供应强劲、绿色能源替代加速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煤炭进口的“黄金期”恐已告一段落。

  对于干散货航运市场而言,这一转变或将引发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对以运输煤炭为主的巴拿马型船构成潜在压力。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中国政策动向及其背后的能源战略逻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运力与贸易格局调整。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