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楫荡春申 帆扬东方”世界海员日主题活动在上海举办。活动旨在凝聚关心关爱船员的共识,提升社会对航海职业的认知,推动形成“和谐无扰,船满清风”的海上文化。
中远海运控股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远海运集运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徐飞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柳长满,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筱洁,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欣,上海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群威出席并致辞,共同致敬海员群体为全球贸易与海洋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徐飞攀表示,今天是第十五个世界海员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上海站活动的举办,既是对郑和航海文化620年薪火相传的历史呼应,更是新时代航海精神在黄浦江畔的激昂弘扬。由中远海运与大连海事大学共同打造的“新红专”轮,是全球首艘集自主航行、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于一体的科研与教学实训新型船舶。该轮的诞生,将中远海运“五个航运”的战略目标与“五彩海洋”的美好梦想紧密相连,并在今天汇聚在上海“五个中心”的宏伟蓝图中。
中远海控/集运董事会秘书肖俊光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核心使命。该公司秉持“海员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战略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的认知,将对海员的关怀延伸至更广阔领域。无论是危急时刻为海员提供从“生存保障”到“供应链韧性”的价值传导,还是日常运营中给予海员从“生理健康”到“心理韧性”的全维关怀,或是以家庭维度为海员提供从“个体关心”到“社会生态”的情感延伸,都让海员在工作中有安全、职业上有信心、生活中有温暖。
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宝刚在发言中表示,针对现代航运智能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学校提前谋划航海类人才培养变革,制定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智能航海”班建设方案,以无人船研究院为平台开展项目制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探索培育适应未来需求的智能航海人才。为此,大连海事大学将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强化智能航海相关知识并适当兼顾低碳相关知识;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充分吸纳行业相关单位的力量;加强航海实践教学,借助新一代模拟器、智能船开展航海实践。
“从一叶扁舟到万箱巨轮,中国航运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海员的热血奋斗。你们现在站在建设航运强国的新起点,更要传承‘改革创新、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在风浪中多磨砺,在远洋中多沉淀。请牢记我们船员的责任和使命。”船员沙龙上,与大海相伴40余年的中远海运集团高级船长陈永康表达了对年轻一代海员的殷切期望。
沙龙上,海嫂代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海员职业发展,营造关心关爱船员的环境。一位海嫂代表提出建议:“希望通过常态化举办港口开放日,让公众走进配备健身房、卫星网络的现代船舱;也可以用短视频记录海员在各国港口的文化见闻,让‘航运连接世界’的故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活动现场,两项重要的海员可持续发展项目发布。
广州中远海运旗下远海健康提出“海康慧舱”——船员健康管理智控终端概念,旨在通过船上创新设备与岸端船员健康管理平台交互形式,以科技力量重构海上健康服务生态。目前,远海健康已研发出了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船员健康管理平台,推动船上药品采购、入库、领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下一步,远海健康将推出智能健康咨询、心理健康咨询、远程健康教育、健康数据检测、疾病预防等服务,逐步实现“海康慧舱”的愿景。
科技领航,智衍未来,智能航运新成果——“太衍”智能船舶系统同步发布。
智能船舶是智能航运的载体,智能系统是智能船舶的核心要素。为践行中远海运集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运科技型企业的愿景,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自主研发“太衍”智能船舶系统。
该系统构建了人船岸相融合的驾控体系,研发“1+N”的开放型智能系统框架,突破多模态感知、AI模型算法和综合控制等技术难题,使驾驶、轮机、电气深度融合,实现面向能耗管理、设备管理、营运管理、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使船舶实现自主航行、自主避碰,以及船岸交互和远程驾控等功能。
智能系统的研发可以实现船员工作场景陆地化、航运管控船岸一体化,提升航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同时带动港口、航保、监管和航运服务的升级转型,支撑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疏导海员工作压力、丰富海上医疗资源,中远海运集团下属港航单位联合上港集团、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贝仕海运(中国)等发起《致敬蓝色守护者——支持海员福祉联合倡议书》,从强化海员职业认同、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打造远洋医疗协作网络、构建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优化工作生活方式、升级海上生活文明标准、创新海员赋能机制、建立行业互助生态等维度构建海员福祉支持体系。
海员作为蓝色经济的“基石”,是全球贸易运输的中坚力量,不仅承载着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任,更是维系全球贸易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海员的身心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福祉与家庭幸福,更直接关系到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航运脱碳进程以及国际贸易的稳定运行。此次活动以人文关怀传递温暖,以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向这群支撑起蓝色经济的“脊梁”致以崇高敬意。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