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业迫切追求脱碳路径的当下,风能,这一最古老的动力形式,正以现代科技的形态重新回归主流视野。作为全球旋筒风帆技术的引领者,挪世航力(Norsepower)正站在这一绿色转型浪潮的前沿。
截至2025年6月,自2014年以来,Norsepower已在全球21艘船舶成功安装了37桅Norsepower旋筒风帆,并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为18艘船舶新增43桅旋筒风帆。Norsepower旋筒风帆的实际性能数据已累计超50万小时,并获得了ABB、NAPA、RISE和英国劳氏船级社等多家独立第三方机构的权威验证,充分证明了其卓越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技术与智能赋能:让风帆回归现实航线
在技术层面,旋筒风帆的原理并不复杂,利用马格努斯效应,旋转的圆柱与风产生升力,从而为船舶提供前进的推力。但将原理工程化、商业化,则是另一重挑战。
自2014年,Norsepower作为行业先锋在商业领域首次亮相以来,不断对旋筒风帆系统进行技术迭代与优化。机械方面,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实现减重增效,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升结构完整性。控制算法方面,采用其自主研发的Norsepower Sentient Control™(智能控制系统,NPSC™)。该系统是AI增强型控制系统,如同船上的“第二个大脑”,能实时建模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实时分析风速风向、风帆性能、船舶航速及航向等数据以优化风帆运作,使风帆始终保持最佳效率。
在数字化主导的今天,风帆的表现早已不再依赖“航感”经验,而是转向以数据为核心的精准控制。Norsepower的产品自诞生起便扎根于精密工程与智能系统的深度融合。
Norsepower首席执行官Heikki Pöntynen表示:“这套系统通过持续自主学习调节,在提升能效的同时能大幅降低船员操作负荷。它与船载系统及云端数据平台集成,为船员与岸基团队提供了无缝操控与可视化监测。”
“我认为基于数据的实时控制、可追溯性与精确性是构成系统可靠准确的基石。我们采用的是多传感器协同方案,将检测到的风速、推力、船舶运动与推进力的传感器数据进行三角校验,配合先进滤波算法与性能基线的持续验证,确保数据完整性。”Heikki Pöntynen补充说。

凭借这一整合系统,Norsepower不仅能捕捉能效的“黄金窗口”,更可对设备老化与控制偏差提前预警,推动船舶运维从“被动维修”向“主动维护”转型。
攻克行业壁垒
在航运业,节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常常受制于投资回报率(ROI)难以量化的问题。船东、租家与融资方立场不一,往往无法准确定义节油效果、性价比与可追溯性。Norsepower经实际航行收集到的50多万小时的实际性能数据和实时分析能力,有效解决了“信任”问题。
为此,Norsepower推出了Norsepower True Performance™(风帆效能智测系统)。Heikki Pöntynen强调,该系统首次实现了风帆推力、螺旋桨负载与燃油消耗数据的实时打通,建立起全利益链信任机制。在共享节油模式或ESG关联融资场景下,此类效能精确性能成为新技术推广的关键赋能因素。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标志着风力技术从“技术展示品”向“经济计量工具”的根本性跃迁。随着碳排放价格机制逐步落地,Norsepower True Performance™有望成为碳市场中的“会计系统”,支撑其信用与交易体系。
后MEPC 83时代:政策风起,风帆扬起
在刚刚结束的IMO MEPC 83会议上,国际社会首次初步明确将设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定价机制,为包括风能在内的零燃料成本技术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窗口。
“我们欢迎这项变化。”Heikki Pöntynen直言,这一政策转变将令风能从船舶的“辅助装置”升级为船东实现合规与降本的“刚需引擎”。Norsepower已在技术和数据两个层面做好准备,全面支持客户应对未来碳核算、CII评级和融资认证的合规挑战。
这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包括BV等主流船级社均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1600艘船舶安装风力辅助推进系统,至2050年安装数量更将大幅提升。但要实现这一愿景,依然面临实际落地与市场信任的双重鸿沟。
Heikki Pöntynen指出: “政策是加速器,除了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我们还与监管机构、船东和船级社密切合作,致力于将风力辅助推进技术纳入主流海事作业。我们与时俱进,以满足未来的需求。政策环境在不断变化,而推动技术主流化的是,成熟的商业化案例与可验证的数据可验证性。”
因此,Norsepower目前正重点推进与全球头部船东的深度合作,通过“可信绩效—多船复制—规模化”的模式,逐步构建行业信任闭环。尤其是在CII打分机制逐渐生效的背景下,风帆作为“可量化、可折现”的绿色产品,将从边缘技术跃升为ESG投资的核心组成。
扩大中国市场规模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Norsepower已在中国盐城设立制造基地。“我们对中国工业体系的效率和能力高度认可。”Heikki Pöntynen表示,盐城工厂目前已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近期产能将提升至100套以上,以配合激增的项目订单。他透露,团队正持续评估产能扩充计划及战略合作关系,目标是全面覆盖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核心市场。
同时,来自中国的市场反馈也在悄然发生转变。Heikki Pöntynen指出,中国船东群体正从最初的“观望者”逐步向“战略采纳者” 迈进。 “在全球脱碳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向出口市场的中国船队,越来越多船东意识到风能的战略意义。采用风能的潮流,正在转向。”
来源:海运圈聚焦 作者:海运圈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