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Hapag-Lloyd)在新一轮LNG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的布局上表现出明显的犹疑与反复。该公司先是在中资船厂之间探讨合作可能,后又因政策压力转向韩国,眼下又传出有意重返中国接洽造船事宜。
多方市场消息称,赫伯罗特原计划在中国船厂订造最多12艘12500TEU级及6至8艘16000TEU级集装箱船,初步接触对象包括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此前,该公司已分别在上述两家船厂下单建造共24艘9200TEU及16800TEU的新船,计划于2027至2029年交付。
虽然相关建造选择权一度到期,但消息称赫伯罗特已设法延长了这些选项。然而,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曾提出,对所有中国拥有或建造的船舶征收港口附加费用。该提案引发赫伯罗特对中国船厂风险的担忧,促使其将新订单谈判方向转向韩国。
赫伯罗特此前曾与韩华海洋合作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此次亦有消息指出其已接洽HD现代集团旗下船厂。然而,相较中国船厂的报价,韩国船厂价格明显偏高。据了解,12500TEU级LNG双燃料箱船在中国的建造报价约为1.3亿至1.35亿美元,而韩国则需多出约2000万美元。同类的16000TEU船型,在中国报价约为1.9亿美元,韩国报价则接近2.25亿美元。
受制于较高成本,加之美国方面后续对港口费用政策作出“软化”处理,业界普遍认为赫伯罗特正重新考虑在中国建造相关船型。目前,该公司尚未就此公开表态。据知情人士透露,关于12500TEU船型,业界多次提及新时代造船,但尚未有签约确认;而16000TEU船型则出现了更多中国船厂被列为潜在承建方。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赫伯罗特此次在中韩船厂之间反复权衡,凸显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在政策与成本双重压力下的复杂格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正深刻影响航运企业的造船决策,尤其是像赫伯罗特这类大型班轮公司,对政策动向尤其敏感。尽管美国港口附加费用政策有所‘软化’,但这一不确定因素依然是横亘在欧美航运企业与中国船厂之间的隐形壁垒。”
该业内人士补充称,在全球主流船厂普遍“吃紧”的建造资源背景下,中国船厂的性价比优势愈加凸显,“现在不仅是价格的问题,更是有没有船台可排的问题。韩国主要船厂的建造窗口基本已排到2028年甚至更晚,造价高、交期长,令不少班轮公司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中国船厂在交付周期控制、生产能力调配方面更加灵活,且批量化造船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船台的排产方案调整,对大船订单尤其有吸引力在这轮绿色转型与船队更新潮中,多数主力班轮公司最终还是可能把订单重新带回中国,既能控制造船成本,又不耽误新船交付进度。”
在整体新造船市场因不确定性与高价格而趋缓之际,集装箱船板块却表现亮眼。根据Affinity Shipping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全球箱船订单量达390万CGT,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30万CGT,显示该细分市场逆势增长。此外,中国台湾船东如万海航运、阳明海运等仍在持续寻求新船建造机会,助力市场活跃度保持高位。
赫伯罗特最终会如何抉择,其下一步动向仍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