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再度升级。欧盟委员会近日批准了第17轮对俄制裁方案,将打击焦点进一步集中在为俄罗斯运输石油的“影子船队”上。此次新增189艘涉俄船舶进入黑名单,使被列入制裁清单的“影子运力”总数升至342艘,显著高于此前的153艘。
据悉,新一轮制裁方案预计将于5月20日正式落地。除扩大制裁船舶范围外,欧盟还拟禁止本国企业与约30家通过第三国为俄罗斯规避制裁的实体进行合作。同时,另有75个与俄罗斯“战争机器”有关的个人与企业也将被列入制裁名单。
欧盟本轮针对涉俄船舶的制裁与英国在本月初同步加强制裁的行动形成呼应。英国于5月9日宣布,将另101艘与俄罗斯石油运输有关的“影子船”列入制裁名单。
所谓“影子船队”,是指那些以规避西方制裁为目的,通过更换船名、关闭AIS信号、在国际监管漏洞中穿梭运营的油轮。根据BRS Shipbrokers早前的统计,目前全球“影子船队”已扩展至约900艘油轮,占全球油轮总量的10%以上,成为制裁政策中绕不开的一股“灰色势力”。
尽管西方持续收紧制裁,俄罗斯对全球市场的原油出口依旧展现出相当韧性。
据能源数据机构Kpler统计,2025年前四个月,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为790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280万吨小幅下降4.5%。其中,印度继续稳居俄原油最大买家地位,进口2870万吨,略低于去年的2900万吨;中国则以2010万吨位居第二,同比下降近10%。
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土耳其与荷兰仍列入俄原油主要买家之列。其中,意大利与土耳其的进口量分别同比下滑23%与31%,而荷兰则逆势增长了约20%。
虽然国际制裁不断加压,但俄罗斯通过扩大“影子船队”、加强与非西方国家的能源合作、以及调整出口渠道等手段,依然在全球原油市场中维持了较强的存在感。接下来,欧盟与英国等国能否通过进一步打击“灰色运力”有效限制俄油外运,还需观察制裁执行的落地效果与市场的真实反应。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