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1名二副的头被缆绳击飞了!

2017-11-0312126
  刚刚,有网友向吾爱航运网爆料说:今天早上韩国现代所属的一艘船舶在深圳某集装箱码头准备靠泊该港时发生意外,一名外籍二副被缆绳击中致死。

  据网友爆料:现场很惨烈,很恐怖!!!该二副的头颅都缆绳击中后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在船上是没找到该二副的头颅,有关方面也正在寻找。
  


  网友提供的图片显示,岸上相关人员正在用水清洗码头现场。

  现在让我们学习一些缆绳的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

  我们来了解一下船舶缆绳反弹危险区的一些知识:
  

  一艘货船的效率主要体现在港口操作期间。而船舶港口作业最重要的也是最危险的作业就是带缆。

  带缆作业为什么是最危险的工作?

  每年,都会有船员带缆作业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伤害事故,重伤甚至是死亡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除开大型船舶,一般货船的缆车作业区都主要是在该船的船头以及船尾。一般的船舶带缆作业区主要是由缆车,液压马达,缆桩,锚设备(船首)等构成。

  以下为几个易造成带缆事故的主要原因:

  · 使用老旧或破损的缆绳。

  · 带缆作业区堆放太多不用的缆绳以及无关设备,不清爽。

  · 缆绳盘车上,未上桩。

  · 未对带缆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 未对甲板部船员进行合理的培训。

  · 人手偏少,驾驶员分心。

  · 未对锚机,缆机,活动区域等做好标志,mark。造成误操作。

  · 防滑区域未正确标示,未按规定涂抹防滑沙。

  · 船员不明白反弹区域和绳套的危险性,未能合理站位。

  · 未穿着个人防护用具(PPE),手套,工作服,工作鞋等。

  · 未定期检查测试锚缆机,缆绳等相关设备。

  · 如下图:未能正确缠绕缆绳。小轮上只能缠绕4-5圈,其余的应尽量缠绕到大圈上。
  


  以上事项大副以及二副每应尽量考虑周全。特别是靠港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准备工作,以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以上注意事项,反弹区域和绳套又往往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

  1) 反弹区域(Snap Back Zone):

  大多数的重大伤亡事故,是由于缆绳断裂造成的。由于缆绳断裂产生的会产生巨大的反弹力,所以当站在反弹区域内的船员正好被带着巨大动能的缆绳扫到之后,轻者摔倒,骨折重则一击毙命。如下图所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BZ区域。当缆绳在收到拖轮拖拽或是缆机用力回收以便使船舶向码头靠泊的时候,相关人员应该尽量避免在此区域内活动。尤其是当使用较旧或是受损缆绳时尤其要注意。
  


  船首部分反弹危险区域如上图所示

  因此,进行相关操作的甲板部船员一定要定期的培训和强调该区域的危险性。另外,如下图所示,甲板部可借鉴,将反弹区域用黄色信号旗表示出来以起到提示和警告的作用。

  


  2) 圈套-死亡之圈(Rope Bight):

  缆绳既重又长,带缆作业时,难免会形成圈或则是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亡之圈”,如下图:
  


  加入船员在回收缆绳或是拖轮拖拽的时候,不小心被套住,往往会被绊倒或是被猛烈的撞击。每年都会有因为此类原因而造成的严重受伤甚至是死亡的严重事件发生。


  · 带缆操作时,船员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所站的位置以及周围的情况。

  · 驾驶员必须对全局有所了解,及时提醒正忙于工作中的相关船员他们所处的状况。

  · 要对新上船的船员或是经验不足的卡带实习生等特别的照顾,和指导。

  · 带缆操作时无关人员(如轮机部船员)尽量避免进入该区域。

  · 尽量配备足够的人手,以避免造成慌乱窘迫,忙中出乱极易造成事故。

  Remember, Bights don’talways look like bights.

  生命珍贵,永远记得安全第一!船上计划和安排工作时永远要将安全考虑在第一位!

  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要吓唬任何海员朋友,也期望不要给还没出校的学弟们造成任何心理上的阴影。只是列举一些极端例子以提醒大家,时刻莫忘规范操作,提高注意力,安全永远第一!

  来源:吾爱航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