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试验区:接轨国际规则 保税燃油供应标准化

2017-10-311323
  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它承接国家下放的保税燃油贸易许可权,目标是要打造成东北亚保税燃油供应中心。面对复杂的国际规则,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以标准化的理念改革创新保税燃油的供应。


  在舟山市沈家门马峙锚地的海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近十艘的保税燃油供应船只,每当有外籍的货船过来需要加油的时候,这些油船就会慢慢靠近,并进行保税燃油的加注。

  祥鸿1号大副 刘培俊:

  这个管子就是放到加油船上,外轮的管子也接好,接好以后我们开始供油。供油开始了取样很重要。管线里有什么水分,需要过一段时间干净后慢慢取。以前时间就是毛估估的,放到差不多了就开始取。


  油标超标、水分超标产生争议后,样品是判断依据式的存在。此前在之前,由于没有具体的规范,靠工人经验来取样,有时会造成依据不准。不仅是取样,在以前,舟山保税燃油供应的相关操作,都没有成文的标准。

  华信国际(舟山)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帆

  事实上在以往那么多年的供油过程中,各家企业按照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惯例和方法操作,确实还存在问题。比如在操作安全风险上会有问题,另外在跟客户的数质量交接也经常会出现纠纷。


  这样的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去年11月,舟山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开始制定操作规范。工作人员赴北京中国石油流通协会进行咨询,组织专家及行业人才进行讨论。今年2月,正式开始编写规范,先后开了五六次编审会和协调会,邀请各方一起评审规范的可行性。


  
舟山中外运保管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 朱丽华

  船务代理、货物代理,我们报关企业,燃油供应业务有关的人员都参会了。而且不仅是一次,是多次参会,多次沟通商量。参照行业相关规定,最终总结出了这样一份规范性的文件,对整个供油市场有一个规范作用。
  

   这份耗时八个月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供应业务操作规范》,以新加坡ss600和TR-48国际业务规范为蓝本,包含了10个章节和14个附录,囊括了从供油计量到供油方式、从供油安全到供油资质设备、从供油申报到加油前准备、从加油过程监管到油样监测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
  


  华信国际(舟山)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

  这个国际行情船舶保税船供油的操作规范,规定得非常详细和明确,对于未来整个供油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非常有利。


  而对于进行保税燃油供应操作的一线员工来说,这套规范也让他们从原来的经验工,变成了标准工。

  


  
祥鸿1号船长 董海斌

  原来是按照行业规矩做的,有这套规程就按规程做,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准确。


  
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口岸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李世光

  第一点是规范我们船用保税油经营商的经营行为,第二点有效提升我们舟山保税油的服务质量,第三点能保障各参与方的利益,包括供油方受油方和其他参与方,第四点因为目前还是空白,未来有望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我们也是一步步在推广,也希望未来能成为国家标准及这个行业内的标准。

  来源:中国浙江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