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新加坡籍油轮“奋进”号(英文名“CSK ENDEAVOUR”)在中化兴中岙山基地码头卸油作业前,接受了货值15.5万元的伙食、物料补给服务。
据悉,本次业务由多功能海事服务船“海陆供6”完成,船舶物料总重5吨,全程采用驳船搭靠外轮外舷,通过无接触作业方式完成,整个作业时长70分钟,实现了与外轮卸油作业无缝衔接、分步作业,成功打通了油品码头外轮供应通道,进一步提升了舟山市港口综合服务能级。
舟山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船务部经理叶峰表示,以往,国际航行油轮在舟山申请物料补给,需要提前申请锚地锚位、安排引航。并在办理完成各项申报手续后方能在指定锚地作业,物料补给往往耗时长,难以保障海上物资运输高效畅通。现在,船舶靠在码头上就能完成物料补给,大大节省了船舶在港时间,同时也方便了代理企业办理各项申报手续。
负责此次物料补给的企业为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该公司供应管理部负责人贝捍奇称,与以往的锚地补给方式相比,码头补给作业供应费用节省了三分之二,耗时由约8个小时缩减至1个小时。对船东和外供公司来说,都便利了不少。同时,作业方式的改进,将提升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的服务能力。“按照以往补给模式,船东可能在舟山卸货后会选择去下一个港口补给,但今后在舟山补给的意愿会增强,市场大了,我们企业也能从中受益。”
舟山岙山海事处处长邱奇介绍,该项举措是建设岙山油轮作业监管示范区的重要服务举措之一。此前,已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油品码头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专题研究,认真分析油轮在港作业期间的安全和防污染风险,并对照海事法规要求,探讨油轮在港开展物料供应的可行性、合理性。
为保障首单作业安全,海事部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对物料补给船开展了全方位安全体检,严查船舶安全隐患,同时在作业期间加强安全监管和现场护航警戒工作,全力保障作业安全。
据了解,浙江自贸区以油气全产业链为特色,2021年舟山油气吞吐量达到1.32亿吨。随着国际油轮进出量逐年增加,其对在港生产期间的海事服务需求也不断攀升,但是疫情以来,海上物资运输高效畅通往往难以保障。为此,舟山市国际海事服务建设指挥部牵头,联合港航、海事、海关、边检及相关企业,经过调查研讨,确定以新城辖区中化兴中岙山基地和大鼎油储岙山油品码头为试点,借鉴锚地供应试点经验,制定实施油品码头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试点方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业务试点。
后续,相关部门将在试点基础上调试流程、优化方案,形成一套完善的油品码头船舶供应标准流程和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复制推广提供制度和实践经验,推动国际海事服务基地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舟山日报 编辑:Evan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