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造世界首艘深海采矿船已经完成船体部分安装,目前正在安装船载设备。(新华社)
大船“出身”显赫
中国这次建造的这艘深海采矿船,有完整的配套系统、水下机器人、大型甲板吊车、直升机平台等,除了搭载相关设备外还可以装载矿货3.9万吨。该船结构复杂,建造技术难度大,说明中国的船舶建造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上的船舶种类繁多,按照民用船舶分类有:运输船、工程船、渔船、港务船、海洋开发船、拖船和推船等六种。公认最难建造的有三种,除了航母之外,就是被誉为造船界“皇冠上明珠”的豪华游轮以及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深海采矿船按照标准分类属于海洋开发船一类。事实上,它的建造难度综合系数不亚于上述三种最难造船,在某种程度上讲与LNG运输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世界首创船型,该船许多设计都是全新尝试,设计建造均没有任何参考系数,一切都只能从零开始,这就是典型的创新、创造、创建。
与其他在近海水深几百米内作业的普通钻井船或平台不同,深海采矿船是在几千米深的深海海底进行采矿作业,必须经受住长时间、大风浪以及深海及其海底复杂情况的考验。同时,该船融合当今世界多项高端技术,集成深海采矿机器人、深海提升系统、储水系统和装卸货系统,可容纳约200人居住工作的生活系统,还有深海底矿物的储存系统。

▲深海采矿船建造现场(新华社)
真正的“富矿”在深海区
中国承建世界首艘深海采矿船,为未来开发深海资源开发积累了技术和经验。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调查和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在4个国际海底区域拥有采矿权。2001年5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矿区面积为7.5万平方千米,为期15年。
此后,中国分别在2011年和2014年,获得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3000平方千米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2015年,中国又获得位于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里帕顿区的7.274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勘探区。中国还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攻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商业化试采的目标。目前中国南海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并完成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采气。

▲资料图片: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合同。
据估计,全球海底蕴藏有880亿吨稀土、10亿吨钴、3万亿吨多金属结核矿。这些矿产在电子、医疗设备、纺织、有色金属、汽车和化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中国目前已经供应着世界上95%的稀土,而风力涡轮和太阳能电池板等环保科技产品的新需求,甚至可能超过了中国的陆上供应能力,因此海底稀土的开发利用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是要不要开发的问题,而是在成本核算、环境保护、作业安全、开采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的前提下,如何加快开发步伐。
随着科技创新突飞猛进,使开发沉睡千百年的深海底矿产有了可能,人类向海洋要能源,向海底要资源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深海探测技术已经世界领先,“蛟龙”号深海研究载人潜水器自2010年投入使用后就在为将来的开采做探测发现的准备。
现在,中国建造出世界首艘深海采矿船,进一步夯实了深海采矿的技术储备,迎合了时代进步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有道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神舟飞船已上天,未来,中国必将更多地引领全球高端技术,为世界海底矿产开发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水平注入新的驱动力。(作者/郁志荣 中国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蛟龙”号深海研究载人潜水器(国家海洋局)
2017-09-29
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