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图,图源:上观新闻
纲要提出,发展以“零关税”为主的多业态货物贸易,全面提升一般贸易发展新优势,推动飞机、船舶、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贸易发展。优先在先进制造业、金融、航运、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离岸创新创业等领域形成外资聚集优势。支持企业利用自由贸易港金融、航运、供应链等政策优势共同参与国际竞争。加密区域间航空和海运航线,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运输和航空运输政策,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限制。持续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效率,加密与东盟国家的航线网络,加强港口航线合作对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船用燃料油和航空煤油、航空汽油加工项目。
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章,纲要提出,培育以“陆海空”为主的三大未来产业。依托三亚深海科技城建设,发展深海科考服务、深远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遥感、海洋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保护和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等产业。建设深远海空间站岸基服务业保障基地、国家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等,打造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海口商贸服务型、三亚空港型、洋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澄迈金马、海南湾岭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洋浦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推进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和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国际化发展。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商贸、邮轮游艇等产业,吸引国际化总部企业入驻,加快建设国际邮轮母港,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
纲要提出,争取重大科学装置落户海南。积极引进海洋优势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入驻,建设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打造三亚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打造深海科技中试基地和成果孵化与转化基地,推进深海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设海南渔业科技研发中心、海洋信息处理基地和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打造海洋科技合作区。建成科研平台6个。
纲要提出,推进邮轮旅游试验区建设,吸引国际邮轮注册,推动开辟环海南岛、北部湾近海和东部沿海地区航线。壮大邮轮游艇市场主体。建设公共游艇码头,加强市场化运作。升级海口西海岸、三亚亚龙湾、三亚海棠湾等典型滨海度假产品质量。积极推进海钓、冲浪、帆板等近海休闲游。有序推进海岛旅游。探索发展海底观景、南海俯瞰等远海观光旅游。推动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全力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大力引进水上运动、沙滩运动等品牌赛事,提高体育旅游产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打造体育冬训天堂。
纲要提出,深度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推进重点渔港转型升级,高质量建设渔港经济区。构建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建设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涉海“五网”工程、生态海堤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扶持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设特色优势海洋学科,推动国内外海洋类高校、科研院所落户海南。促进海洋地质和深海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高起点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鼓励发展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培育壮大深海科技、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物流、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工程咨询、涉海金融、涉海商务等服务业。深入推进陵水等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纲要还提出,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海岸带。建立实施“湾长制”,扎实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加强海域海岛使用精细化管理,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入海污染物联防联治。提高海岸带、滨海湿地、南海岛礁等重要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化利用水平。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海岸带整治、生态海堤工程。持续稳妥处理全省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全岛海岸线调查,提升海洋灾害安全管理能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建立健全南海维权体制机制。增强南海保护开发服务保障能力。加强维权执法力量建设,加快建设海上救援基地,健全海上搜救应急反应体系。完善涉海司法机制,加强海上巡回法庭、岛屿审判点和派驻检察室建设。加快推动设立海事检察院。
在“推动“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一章中,纲要提出,立足海岛独特水系特点和发展需要,以辐射状海岛天然水系为经线,以灌区骨干渠系为纬线,以骨干水源工程为节点,基本建成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骨干工程,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四五”时期,水网总投资约280亿元。加快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南繁基地(乐东、三亚片)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琼西北供水工程、海口市南渡江龙塘大坝改造工程。适时开工建设牛路岭灌区工程、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和现代化建设。完善水源结构,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开展重点河段综合治理,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套建设计量设施,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系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到2025年,完成城市建成区易涝积水点整治,有效缓解易涝点积水现象。
纲要还提出,建立国际化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四方五港”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洋浦港、海口港,重点推进洋浦集装箱枢纽港小铲滩码头工程、海口港马村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打造洋浦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推进海口港综合性枢纽港建设,形成双核驱动格局。推动完成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提高过海通行效率、提升通行安全。重点建设南海近浅海油气开发带,逐步探索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积极推动陵水17-2、东方13-2等气田资源利用。
来源:中国船舶报
2021-04-03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