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哥“哥德堡”号船模,图片来源网络)
1、打好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组合拳”
我国外贸运输90%以上靠海运来完成,而承担这一重大任务的船员却日益成为“流动打工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这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船员队伍。船员队伍建设涉及培养、使用和管理等多个环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及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共有注册船员约166万人,其中海船船员78.3万人、内河船员87.7万人,总数居世界首位。
我国船员队伍虽然体量大,但问题也十分突出。船员队伍存在的管理社会化机制不健全、实操能力不过硬、职业吸引力下降、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主要问题。
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航海类专业招生5万多人,到2018年招生不足1.6万人。近两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率不到50%。船员是高风险职业,过去的薪酬优势不复存在,医保、通信自由享受不充分,船员下地和家属探访不便,工作难言“体面”。
4月1日至5月18日,我国境内港口已实现中国籍船员换班20567人,其中换班上船10547人、换班下船10020人,上下船均超过1万人。疫情防控期间船员换班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解决上述问题,增强船员职业吸引力、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要坚持依法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从质量上把关,从市场上引导,从制度上扶持,加强行业管理,调动社会力量,落实企业责任,打好船员队伍建设“组合拳”。
一是修改完善船员管理法规制度,进一步明晰船员职业化、社会化的管理规则和落实船员权益保障措施。
二是推动落实监管和船员培养主体责任,督促航运公司认真落实船员培养主体责任,鼓励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船员。
三是深化船员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建立船员市场诚信体系,引导船员劳务从价格市场转向价值市场。
四是切实维护船员合法权益,深化船员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岸上福利设施标准,改善船员工作和生活条件。
五是大力弘扬航海文化,提升船员职业社会认可度,激发船员职业自豪感。
2、加强青少年航海教育提高全民航海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先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和航海意识,尤其是青少年的海洋意识。青少年航海知识教育是为海洋强国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航海教育虽取得一些发展,但相关部门推动航海教育的积极性、支撑性和主导性作用不够,没有建立形成与航海知识配套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和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各类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数量不足百家,大部分属于综合性的且处在沿海省份,内陆地区几乎一片空白。
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和航海意识,需要: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青少年航海教育支持政策,制定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航海教育指导意见;
加强协同合作,建立科学、系统的航海教育体系和课程,推动重要航海知识进教材、入课堂;
加强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航海教育品牌,结合当地码头、船舶、博物馆等航海设施建立青少年航海知识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宣传推广,抓住中国航海日论坛等重大航海活动契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航海教育和航海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建设航运强国需要智能航运的支撑
何建中委员所讲“流动打工者”正是当代船员的真实写照,曾经最为抢手的职业已经难以承载年轻人的梦想,而航运强国又需要中国船员担当使命,这个巨大的矛盾如何解决?何建中委员所提出的建议对当下的水运业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除了这些政策,还需要引导水运业向智能航运的方向发展,从而给年轻人创造更有发展前景的空间,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于未来的航运业。
历史上,诸多称霸全球的国家首先是海运强国,乘船出海是国家的开疆破土的探索性事业,会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虽然具有莫大的风险,但是超额利润却是吸引一代代航海家投身其中的主要原因。荷兰东印度公司曾经支付给股东的年股息是40%。1745年,瑞典的“哥德堡”号满载着700吨从中国采购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瓷器和丝绸,从广州启程回国,九月驶进了哥德堡海港。在距离陆地不到一公里处,这艘船神秘地触礁沉没。由于是近海,当时打捞上来30%的货物,其中丝绸和茶叶因为泡了海水基本上不可用,能卖钱的只剩下瓷器。但就是这些中国的商品,在市场上拍卖后,不仅支付了哥德堡号这次(长达两年)中国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让股东们获得了14%的利润。如果哥德堡号不沉,它的货物价值估计为2.5亿-2.7亿瑞典银币,相当于瑞典当年一年的GDP(资料来源:吴军,文明之光(第二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7月:41.)。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的航海业能够吸引那么多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而今,这样的超额收益再也不会出现,从事航海事业的船员只可能获得社会的平均回报率。再加之海上工作与家人隔绝、工作强度的巨大以及面临海盗的风险,这个职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只有让航运业摒弃过往的传统发展路径,用新技术新模式再造水运业,这个行业才有出路。
如今,智能航运的蓝图已经绘就,《交通强国建设专项研究成果汇编》第二十七章“智能航运安全监管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就是交通强国建设系列研究之一的主要成果,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承担,主要执笔人是张宝晨、史世武、耿雄飞、李亚斌、文捷和于巧婵等,从智能航运是航运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航运系统、智能航运是我国航运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智能航运安全监管体系、智能航运安全监管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要求、智能航运安全监管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主要任务以及对策与措施建议等方面,深度解析了智能航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仔细阅读相应章节,就会对未来水运业的创新发展有新的认识,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来源:绝顶思维 谢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