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拉动投资 智能修船提产能
从数据上看到,石油化工业是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快速增长的主力军,浙石化炼化一体化一期,1月至2月实现产值95.7亿元。浙石化二期、中广核风电、浙能风电等大项目投资拉动,1月至2月全市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速位列11个设区市第一位。

万邦永跃船厂
另得益于船舶修造企业脱硫塔改装业务大幅提升,修船业务延续去年态势订单饱满。脱硫塔改装单船产值一般为常规修船单船产值的4~5倍,产能释放率相对较高。笔者了解到,全市有19家规上修船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未停工,前两月全市共修理船舶484艘,其中1月至2月,外轮修理产值同比增长54.7%。
政府精准服务 企业产能释放
“舟山市企业复工复产速度领先,工业投资项目复工快,也是工业经济数据亮眼的一个关键因素。”舟山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月18日,全市规上工业率先全面复工。从1月至2月工业用电量来看,累计用电2.45亿千瓦时(不包括浙石化),已达去年同期的90%。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致力打通开工、用工和疫情防控环节,聚焦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助推企业复工复产、释放产能。
一对一,精准服务。舟山市经信局牵头建立企业复工服务专班,分行业设立船舶、水产品加工、石化机械、电子信息、通信行业等5个行业服务小组,对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指导。驻企联络员和企业做到无缝对接。
助推企业物流畅通。根据前阶段疫情防控需要,立足企业物流实际需求,排查企业进出跨海大桥的集装箱车和货物运输车,及时与金塘卡口对接,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进出跨海大桥货物运输车辆快速通行。妥善解决了浙石化项目物料在宁波堆场堆放进口企业物流运输以及黎明智造、万邦永跃等企业生产原料运输等事宜,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针对船舶修造企业船舶配套设备供应问题,舟山市经信局积极帮助联系对方企业,协调物流运输,确保生产物资供应畅通。组织召开水产加工企业座谈会,帮助协调出口货物滞港和原料供应等问题。针对建材企业产能恢复率的问题,帮助与下游建筑企业双方进行沟通对接,加快建筑行业复工,提升产能恢复率。
狠抓惠企政策落地落实。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全市39家企业列入省级以上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制定出台《关于应对疫情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等系列政策,从降低企业成本、金融支持、稳定企业用工、专项领域扶持等多方面,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和纾困解难。第一时间下达第一批工业专项资金2575万元,支持60余家工业企业。
抓牢抓实制造业引擎 干出逆周期新气象眼下的舟山,到处是机器声隆隆,一副热火朝天景象。
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带来的损失补回来。今年,舟山市将抓牢抓实制造业这一大引擎、主阵地,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链、重大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和重大惠企改革服务,全力培育新基地、新制造、新动能、新主体,干出逆周期经济发展新气象。

浙石化项目建设现场全景 徐复光/摄
发挥平台作用,培育新制造。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品质制造,有力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鱼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使其成为制造业跨越发展的主载体。突出各县(区)、功能区特色和优势,建设提升一批制造业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5G时代,形成一批5G应用示范工厂、数字化样板企业,实施一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
重点项目引领,培育新动能。推进浙石化一期项目产能释放和二期项目建设,大洋世家水产加工园、普陀万洋众创园等项目建设。开展企业项目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攻关,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围绕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石化产业链延伸配套、海洋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海洋生物等产业培育,精准招引一批新项目。

来源:浙江日报
2020-03-23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