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美元!“重生”船厂拿下首份新造船订单!

2025-11-12222

  近日,印度最大民营造船厂之一 Swan Defence and Heavy Industries(SDHI)宣布,与欧洲船东 Rederiet Stenersen AS 签署《建造意向书》(LoI),将在古吉拉特邦 Pipavav 造船基地建造6艘每艘载重1.8万吨的 IMO II型化学品船,项目总金额约为2.2亿美元,同时还包括额外6艘同型船的建造选择权。

  资料显示,Rederiet Stenersen目前运营19艘化学品/成品油船,船型范围在1.6万至1.9万载重吨之间,主要活跃于北欧航线市场。

  据介绍,这批新船将由挪威设计公司 Marinform AS 负责设计,并由 DNV 进行入级,每艘船均符合冰级1A标准。船舶将配备先进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具备高度自动化操控功能,可在保持机动性和运营灵活性的同时,大幅降低排放。同时,新船具备转换为甲醇或LNG燃料的潜力,并预留最高可达5000千瓦时电池容量的升级空间,从而在绿色性能和替代燃料适应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根据印度最新修订的《造船财政补助计划》,化学品船及配备双燃料主机(如甲醇、氨气、LNG)的船舶被归类为“特种船舶”。建造此类船舶的船厂可获得额外财政补助:合同金额在1亿卢比以下部分可获15%补助,超出部分则可获25%补助。例如,一艘价值30亿卢比的特种船,造船厂将可从政府获得相应阶梯式的财政支持。

  根据印度造船补助计划草案,财政支持将与船舶的“本地化含量”挂钩:本地含量低于30%的项目将不享受补助;30%至40%之间的可按比例获得补助;而超过40%的则可享受全额支持。本地含量指用于造船的物资、部件及服务中,源自印度的比例(以不含税总价计算),包括印度制造产品与本国劳动力的价值。此外,符合特种船类别的项目若能在签约后六年内建成交付,将有资格享受该项财政补助。

  SDHI董事Vivek Merchant表示:“这是印度造船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首次向挪威出口高端化学品船。这不仅代表着SDHI的崛起,更彰显了全球对印度造船能力的信任。”他进一步指出:“Rederiet Stenersen选择与我们合作,体现出国际市场对印度高附加值船舶建造的信心。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油轮、散货船及特种船等复杂船型领域全面发力,助力印度实现海洋强国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订单是SDHI自去年重启运营以来的首个新造船项目,该船厂前身为成立于1997年的Pipavav船厂。Pipavav船厂的历史充满了波折,自2015年以来,已两次申请破产,并于2020年1月进入公司破产重整程序。

  2015年3月,印度综合企业Reliance集团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皮帕瓦夫船厂17%的股份,随后发起了收购更多股份的公开要约,以控制该船厂25%的股份。最终,Reliance基础设施公司持有Pipavav船厂36%的股权。2016年,该船厂被更名为Reliance Defence and Engineering,并于2017年再次更名为Reliance Naval and Engineering (RNaval)。

  在鼎盛时期,RNaval成功交付了五艘巴拿马型散货船,并成为首个获得建造军舰许可证和合同的非政府私人船厂,并获得了印度海军的造船订单。然而,由于交付延迟和订单的取消,RNaval最终陷入了破产的困境。2019年,Reliance集团未能偿还贷款,银行家们发起了破产程序,以追回约12亿美元的债务。

  2022年,Swan能源公司与Hazel Infra介入,收购了当时已更名为RNaval的资产,标志着这家船厂的新生。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