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货船“Wakashio”轮搁浅断裂事故发生五年后,毛里求斯设立的调查法庭公布了事故最新报告。虽然大部分内容延续了此前毛里求斯初步调查、巴拿马(船旗国)以及船东方面的调查结果,但最新的报告揭示了更多制度性漏洞,并直言当地当局存在“重大失职”。

2020年7月25日,“Wakashio”轮在毛里求斯搁浅,这艘载重吨为203130吨的巨型干散货船在几天后被曝出由于遭遇恶劣天气油舱破损,至少1000吨燃油泄漏至附近海域,造成巨大生态危机。
2020年8月24日,“Wakashio”轮被海浪切成两半,前半部分225米的船身沉入水中,而船尾仍露出海面。六个月后,在中国专家的协助下,毛里求斯政府才开始拆除船尾75米的部分。
毛里求斯调查法庭本次公布的长达223页的报告在2025年8月就已完成,但直到10月2日才对外公布。(报告网址:https://blueconomy.govmu.org/Documents/Publications/Report%20Court%20of%20Investigation-MV%20Wakashio.pdf)报告在开篇强调,目的并非重复以往调查,而是要深入追究事故背后的根本成因,审视整体安全管理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未来的应急准备与应对机制。
报告再次提及“Wakashio”轮事故当天船员为寻找网络信号而偏航,以及船长与船员在生日聚会中饮酒的情况。但它进一步指出,船上存在根深蒂固的管理文化问题以及“连续性的航纪违规”。船员被手机和信号搜索分散了注意力,忽视了最基本的航行纪律。
受疫情影响,船员原本早已超过休假期,等待在合适港口换班。报告显示,途经马六甲海峡时,船长甚至允许偏离航线以便船员与家人联络。接近毛里求斯时,大副仍沉迷于手机,未尽到驾驶台值班责任,导致“基本航行规则完全失效”。
调查指出,航线规划严重不足,船长早前为避风而改道,却未通知大副;途经毛里求斯附近水域时,既没有大比例尺航海图,又过度依赖电子海图系统中过度放大的小比例尺电子航图。根据公司规定,当船舶逼近危险海岸线时,船长应亲自接管,但即便身处驾驶台,他也未采取行动,报告推测原因可能与其当时已饮下四杯酒有关。
更严重的是,见习驾驶员在聚会中,驾驶台上根本没有合格的瞭望岗。同时,船舶管理体系以及船东的协调也存在严重问题。
然而,报告的矛头同样指向毛里求斯当局的应对。调查认为,即便船舶航迹早已明显危险,当地监控系统仍毫无预警,哪怕撞礁前15分钟也未发出任何提示。后续救援反应迟缓、协调混乱,错失关键时机。报告认为,如果在事故初期反应得当,船舶或许还能被拖离礁石。但最终的结果是96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及海洋栖息地遭毁坏,损失估算高达25亿美元。
调查指出,毛里求斯各机构各自为政,甚至陷入互相掣肘的混乱局面。法院的结论是,这场事故本可完全避免,但船舶和岸上当局的双重失职叠加,才导致了灾难。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