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显著降温,干散货、油轮及气体船等主力船型订单量大幅回落,仅剩集装箱船“一枝独秀”。
据船舶经纪公司Xclusiv最新报告,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下单热潮后,船东情绪明显转向保守,多个船型签单数量创下近年来新低。宏观经济和监管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市场情绪,但主要驱动因素似乎是高昂的价格和货运市场表现不佳的严峻现实。
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干散货船订单仅为76艘,较2024年同期锐减近八成(去年同期为355艘)。其中,传统上最为活跃的希腊船东几乎“按兵不动”,仅下单3艘干散货船,而去年同期则高达30艘。
Xclusiv认为,这一变化主要受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疲软、运价低迷以及新船价格居高不下的多重影响。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仍徘徊在多年低点附近,中国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铁矿石和煤炭等核心货种需求疲软,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2024至2027年间,全球仍有逾1600艘干散货新船排队交付,船东对潜在运力过剩问题普遍保持警惕。
油轮市场同样遭遇“寒潮”。2025年上半年,全球油轮订单量仅为102艘,同比减少约79%(2024年同期为486艘)。其中,希腊船东的下单量从100艘降至32艘。
Xclusiv分析指出,地缘政治风险是影响油轮市场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红海地区安全局势持续紧张,加之伊朗与俄乌相关局势升温,导致油轮市场信心受挫。此外,太平洋地区成品油轮收益下滑,以及围绕未来动力系统和燃料技术的不确定性,也令船东普遍选择“按兵不动”。
在气体船板块,市场回落则更多体现为“阶段性观望”。今年上半年,全球气体船订单仅录得44艘,较2024年同期的158艘明显减少,希腊船东仅下单5艘。Xclusiv认为,这一趋势并非市场看空,而是由于此前2023至2024年因欧洲摆脱对俄天然气依赖而引发的LNG建造高峰,当前船东正集中消化前期投资。同时,LNG船建造船厂产能紧张,多数排产已延至2028年后,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新增订单的释放。
与其他船型集体降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集装箱船市场仍保持强劲动能。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船新订单升至201艘,较去年同期的170艘逆势增长。其中,希腊船东的下单量实现翻番。Xclusiv指出,大量船东优先投资配备双燃料动力和环保设计的新船,以应对未来环保法规带来的挑战。同时,部分中小型船型在交付周期上的灵活性也助推了这一轮集装箱船的补库潮。
整体来看,2025年新造船市场进入了全面降温期。除集装箱船外,干散货、油轮及气体船领域均面临订单收缩的压力。业内普遍认为,船东在运价波动、地缘政治、脱碳路径和船厂产能等多重不确定性面前,正在采取更为理性的投资策略,静待市场风向的进一步明朗。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