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船舶建造和修理业务加快整合的大背景下,常石造船日期宣布,已收购三井E&S控股旗下三井E&S造船全部股权,并将其更名为常石解决方案东京湾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常石解决方案”)。
这是常石造船推动集团统一品牌、重塑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也标志着日本造船业在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持续深化重组。
作为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日本老牌船厂,三井E&S造船曾在干散货船等商船建造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积极涉足日本辅助舰(如补给舰、海洋调查船)的建造及维修,同时也开发了多项应用于水下/水面无人航行器(AUV/ASV)的前沿技术。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该公司早在2021年便宣布退出造船主业。
随后,其军用船建造和维修业务由三菱重工接手,Tamano工厂的相关业务也被一并纳入。而三井与常石方面则在商船领域成立合资公司,深化自2018年起的合作。常石当时持有49%股份,三井E&S则转向工程服务、机械与IT业务。三井E&S建造的最后一艘商船已于2021年7月交付。
此次并购后,常石解决方案将专注于工程服务,特别是替代燃料、气体设备相关工程,以及远程监控与技术支持,而三井E&S将进一步聚焦于船用发动机、港口起重机及工业设备等核心业务,加快“脱船厂化”转型。
常石方面表示,自2021年10月双方结成联盟以来,已在成本竞争力与技术协同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全面收购,是基于可持续发展与提升竞争力的长期考虑,将有助于双方更大程度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整体企业价值。
此外,常石还在6月底宣布,将旗下包括原三井船厂在内的五个造船基地统一更名为“常石品牌”,涵盖集团在日本的九家造船相关子公司。公司称,此举是基于对集团资本结构的战略审视,并意在应对造船行业的快速变局,加强内部整合与凝聚力。
放眼整个行业,日本造船业正面临来自韩国和中国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已大幅萎缩。从曾经的全球市场近50%占比跌至如今不到10%,五年内整体建造量更是下滑约三成,位居全球第三。
面对这一困境,日本最大船厂今治造船日前宣布,将对日本造船联合公司(JMU)追加投资至持股60%,正式将其纳入旗下控股子公司,力图通过设计、原材料等方面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并加强如钢材、发动机等采购环节的议价能力。以订单量计,合并后的新实体将跻身全球第四大船厂。
在政策层面,日本已提出新一轮产业振兴提案,建议政府投入约7000亿日元(折合约70亿美元)用于本土船厂现代化升级,涵盖自动化、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引入,意在全面提升日本造船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