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喀拉拉邦沿海海域接连发生多起船舶事故,引发印度官方的法律介入与紧急应对措施,也引起各界对生态安全和区域航运稳定性的严重关切。
6月13日,喀拉拉邦高等法院下令对目前停泊在Vizhinjam港的“MSC Manasa F”轮实施有条件扣押。此举源于Kollam出口商Mangalath Cashews提出的索赔请求。该公司声称,其运载于上月在Alappuzha海域沉没的“MSC Elsa 3”轮上的货物,由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负责运输与操作,而该公司同样掌管“MSC Manasa F”轮。
鉴于该船即将离港,且MSC在印度无实际资产,法院裁定,除非被告方向法院缴纳18万美元或提供等额担保,否则不得释放该船。
就在此项法律程序进行之际,喀拉拉海域又一艘船舶发生意外。新加坡籍“Interasia Tenacity”轮在自马来西亚巴生港驶往印度Nhava Sheva港途中,于喀拉拉沿海水域航行时,一个集装箱起火。该船载有1,387个集装箱、配备21名菲律宾籍船员,并在火警发生后立即发出求救信号,印度海岸警卫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据船长通报,火势已得到控制,无人员伤亡,但印度方面表示,考虑到近期接连发生的事故,仍将持续监控该船状况,警惕潜在风险。
此外,6月9日失火的新加坡籍“WAN HAI 503”轮的灭火与环保处置工作仍在进行。该船载有燃油及危险品,火势持续多日未熄,浓烟密布,对周边海域构成重大生态威胁。
为遏制火势,印度于6月13日出动直升机,向该船甲板投放2,600公斤灭火干粉,明显抑制了明火。然而,货舱内部仍存在闷烧,海岸警卫队已启动将该船拖往深海,以避免靠岸风险,同时由专业打捞公司T & T Salvage待命接管。
目前,“WAN HAI 503”轮上仍有4名船员失联,搜救工作持续进行。原参与救援的“Ocean Warrier”号拖船因技术故障返港,已另派拖船前往支援。
与此同时,针对此前沉没的“MSC Elsa 3”轮,海事部门也正在展开油污清理行动,计划在三日内完成燃油堵漏和热抽油作业,以防止进一步污染海域。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