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老龄化的海岬型和纽卡斯尔型船舶而言,今明两年将迎来一场“抢坞大战”。随着干船坞资源趋紧,这批船将不得不争夺有限的坞修时段,有望对干散货船市场的运力形成收缩效应。
根据统计,今年将有超过10%的海岬型和纽卡斯尔型船龄达到15年,意味着她们将面临强制性的特检。叠加5年期和10年期特检的船舶,这一比例将迅速升至海岬型船队的23%,形成新一轮坞修高峰。
2020 Bulkers首席执行官Lars-Christian Svensen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中坦言:“我们今年已经亲身经历了几艘船的坞修挑战,干坞抢修潮可以说已经全面启动。由于商船每五年必须进行一次强制性的特殊检验,我们继续看到干船坞的数量大幅增加。”
据2020 Bulkers预估,仅坞修所造成的停航时间,今年和明年将对市场运力造成1.3%到1.4%的额外损失。而这还未考虑到船厂拥堵和等待时间的因素,一旦这部分影响进一步发酵,将加剧市场供给面的紧张。
Svensen强调,航运周期往往不是因为需求端出了问题,而是供应过剩才导致市场失衡。“从目前来看,未来三到四年船舶供应情况基本可控。现阶段,海岬型新船订单量仅相当于现有船队的7.9%,创下历史新低。与此同时,全球活跃船厂的产能仍比2008年高峰期低50%,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新船交付潮,市场供需格局因此具有较强韧性。”
目前,2020 Bulkers旗下六艘船中已有五艘完成计划坞修,最后一艘预计将在7月前完成。
此前,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也预判,由于船舶供应增长有限,未来一至两年内大型干散货船市场将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商船三井干散货业务负责人Kazuhiro Takahashi表示:“目前船厂能够交付的海岬型新船数量极为有限。据我了解,今年全球仅约35艘新船交付,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他补充道,2010年前后集中交付的海岬型船队现已面临特检期限,这些船龄达15年的船舶必须进行干船坞检修。
但当前大型干船坞资源异常紧张,船东很难及时获得坞期。Takahashi透露:“部分海岬型船东还计划加装脱硫塔,这将进一步延长坞修时间。”
根据规定,需要进行第三次特检的船舶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坞修将面临停航。Takahashi强调:“综合这些因素,海岬型船舶运力供给正日趋紧张。”
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