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伦周刊》报道,尽管美国商店目前还没有出现货架空空的情况,但从全球航运形势的急剧恶化来看,供应短缺正在逼近。
当前,由于来自中国的货物锐减,美国几大主要港口货运量正在下滑,或即将面临显著下跌,包括洛杉矶、长滩及纽约-新泽西港区。
根据航运数据公司Vizion的统计,自3月底以来,美国进口订单量已大幅下滑35%,其中4月21日当周至下一周之间,就出现了26%的断崖式下跌。尤其是在4月最后一整周,来自中国的出货量骤减近43%,创下年内最大跌幅。
这种萎缩将波及广泛的行业和消费者。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塑料制品、汽车、钢材以及纺织品都减少了一半以上。
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商和制造业者而言,更令人忧虑的是对华出口订单也陷入低谷。Vizion指出,4月最后一周,出口中国的集装箱数量较去年同期暴跌73%,这是连续第四周出现超过六成的跌幅。尽管整体美国出口仍算稳定,但对华部分几近“断流”。
大豆、谷物、油气、半导体及电子元件等,一直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重点商品。
洛杉矶港执行董事Eugene Seroka在4月底的港口董事会上表示:“我们的农业和制造业伙伴正在感受到压力,随着出口所面临的关税真正开始产生影响,这种担忧正在加剧。”
局势的转变始于4月2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他虽在一周后暂停执行了对大多数国家的对等关税,但对中国的关税却如期落地,并逐步提升至大多数商品高达145%的水平。中国也随即展开反制。
尽管眼下高额关税还未直接推高物价,但美国民众已普遍预期痛苦将至,这让特朗普在政治上面临更大压力。根据Strength in Numbers民调简报,当前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3.5%,反对率为51.8%,比宣布关税措施时的支持率差距扩大了约6个百分点。
一位白宫官员在本周二回复《巴伦周刊》邮件时称:“政府正在一方面缓解短期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为长期经济复苏打基础。”他还指出,由于企业为规避关税,在第一季度集中进口,带动了进口激增和通胀下降的同步趋势。
除了订单量下滑,航运公司还在大幅削减运力。根据航运研究机构Drewry的数据,4月美东航线运力较原计划减少22%,5月也减少18%;美西航线则分别减少20%和12%。
“为了应对美线需求崩塌,航运公司正通过取消大量航次,甚至彻底暂停每周航班的方式来调节运力。”Drewry供应链咨询部门主管Philip Damas指出。
从亚洲出发的集装箱船一般需要一个月才能抵达美国,再加上约半个月才能到达东海岸,货物抵港后还需数周时间才能最终陈列在商店货架上。
许多企业早已预见风险,提前囤货以规避成本上涨,但这也意味着“避税库存”一旦消耗完毕,真正的市场冲击就会显现。
因此,消费者可能要等到5月中旬才会真正感受到4月初关税政策的冲击。
TD Cowen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关税影响最早可能在6月11日发布的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中初现端倪。“最严重的冲击可能会在夏季全面爆发,届时企业和零售商的低成本库存耗尽,替代品也涨价在即。”
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