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针对中国建造船只最新港口费出台后,希腊船东Seanergy Maritime和United Maritime首席执行官Stamatis Tsantanis表示,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且整体运营状况优于同行。
Tsantanis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Seanergy和United的实际受影响程度极为有限。目前,Seanergy旗下仅有一艘或可能被视为“中国建造”的船舶——208,000载重吨的Titanship(建于2011年),由中国的中日合资船厂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建造。
同时,Seanergy还有五艘船舶通过中国金租公司进行融资,但Tsantanis指出:“这些船是否属于受限范畴,目前尚不清楚。更重要的是,海岬型船型本身极少挂靠美国港口,因此整体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United Maritime则没有任何中国建造的船舶资产。
Tsantanis认为,尽管围绕关税和港口费用的新闻不断更新,给市场情绪带来了不小波动,但考虑到美国近期有可能在对华措施上有所缓和,公司整体保持谨慎并专注于主营业务。
“我们尽量远离这场信息风暴,专注做生意,”他说。他还透露,尽管公司偶尔也有运输美国煤炭的业务,例如复活节期间曾从巴尔的摩出口煤炭,但整体来看,对美航线的依赖非常低。
谈及公司当前的资产结构,Tsantanis强调,Seanergy坚持购买优质二手船,且每载重吨的账面价值为所有上市干散货航运公司中最低。“我们入场时机极佳,锁定了海岬型船这一我们长期看好的细分市场。随着贸易局势逐步明朗,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基本面将持续向好。”
中国角色不可替代
目前,Seanergy与United Maritime超过六成的货运业务都与中国需求密切相关,涵盖铁矿石、煤炭和铝土矿。
“虽然全球局势动荡,但我们主要合作的是国际性租家,比如嘉吉、嘉能可和NYK,”Tsantanis指出,“中国依然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征收多少关税,这一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
至于是否会因为政治风险而回避采购中国建造的船舶,Tsantanis明确表示不会:“如果能找到一艘质量过硬的船,我们不会有任何顾虑。目前我们主要从日本船东手中采购,但遇到合适的中国船,我们也愿意出手。”
Tsantanis指出,目前全球海岬型新船订单量降至过去25年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船队平均船龄持续上升,且新船建造交付窗口已被排至2028年之后。
“供给端的持续收紧,将不可避免地推高运价。我对海岬型船市场未来几年的表现充满信心。”
尽管关税政策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Tsantanis认为,海运市场拥有其自身的内在韧性。
“如果回顾过去三四十年,除去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几个月和新冠疫情期间少数几个季度,全球对大宗原材料和商品的海运需求一直在增长。”
他强调,尽管会出现短期波动,但长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且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支撑需求。
Tsantanis表示,希望围绕关税的不确定性能够逐步消退,全球贸易能够回归到“虽然有障碍但可预测”的状态。
“贸易总会遇到挑战,但最重要的是可预期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合理规划和布局。”
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