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艘油电混合“舟山船型”多功能海事服务船成功上水

2022-12-10113

  12月10日上午,国内首艘油电混合“舟山船型”多功能海事服务船“富瑞688”于岱山闸口船厂成功上水。

  与浙江自贸区首艘多功能海事服务“舟山船型”——“富瑞168”相同,“富瑞688”采用多功能海事服务“舟山船型”设计,由舟山市自主设计建造。船长36米,船宽8米,吃水2.1米,设计航速11节,参考载货量90吨,载客11人,预计明年年初投运。

  作为中国首艘海上混合动力供给船,与同船型采用传统动力的“富瑞168”相比,“富瑞688”增设了含直流配电、推进控制、能源管理、船用动力电池为一体的混合动力系统。在码头停泊、锚地等候、低于8节航速航行时,均由电池提供船舶动力及负载用电,完全在“零排放”模式下工作,极大地减少了船舶排放,并提高了船舶航行的舒适度。

▲“富瑞688”混合动力系统单线图

  据介绍,区别于普通的燃油动力船舶,采用混合动力的“富瑞688”共有4大优势:

  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大幅减少PM, NOx, SOx, COx的排放,打造“绿色舟山港”及“绿色国际海事服务基地”,保护舟山港的海洋环境,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根据当前设计,单次航行可节省油耗及碳排放15%-25%;在配套岸电支持下,可实现完全由电池提供船舶动力及负载用电,单次航行可节省的油耗及碳排放可达50%以上。

  在多种工况下,关停主机及柴油发电机,由电池提供动力及电力,在节能减排的同时,降低船舶噪音,为船员及乘客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提升舟山海事服务作业品质。

       减少主机及发电机的工作时间,延长大修周期。

       提高船舶安全性,在主机发生故障时可使用轴带MG的电机功能,保证船舶顺利返航。

  浙江自贸试验区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秉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双碳”目标,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智能科技等技术在海事服务领域应用,着力构建绿色海事服务产业链。

  2021年,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出台《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锚地供应海事服务“舟山船型”技术实施指南(试行)》,鼓励海事服务船舶朝着专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2022年,舟山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支持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企业推广应用绿色数字航运发展项目,对符合“碳达峰”“碳中和”“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直接相关的重要项目予以奖励扶持。

  下一步,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将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目标,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两手抓”,坚定不移推进海事服务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做好“一艘船”文章,开辟更多新能源、新技术在海事服务领域应用场景,逐步形成从船舶设计、制造、运营、修理、交易、金融等全产业链能力,打造绿色国际海事服务基地。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  编辑:Evan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