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R DAISY轮沉船事故反思和追问续

2017-04-154330
STELLAR DAISY 沉船事故,极有可能失去了22位海员兄弟的生命,关于网友和海员兄弟的几点疑问?已逐渐得到了明确。

1. 该轮已确定是油改散船舶。

A. 同吨位的油轮和散货在总纵强度,局部强度的设计上明显较弱,改装后是否得到了弥补?甚至已经超过同类散货船强度?

B. 根据幸存海员讲述,该轮失事时的状态,突发性、快速性、先倾斜、后折断,海员甚至来不及逃离母船,前后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显然是船舶强度和储备浮力不够,造成船舶的折断和快速沉没。

C. 请参考该轮原油船时部分图片和资料。







2. 该轮载重线是否改过?

A. SHIP’SPARTICULARS of SUNRISE III(原油船)船舶资料,Draught吃水: 19.481M米,Rigistered: LxBxD(M) 311.89x58.00x29.50。

B. SHIP’SPARTICULARS of STELLAR DAISY(油改散)船舶资料,Draught吃水: 20.326M米,Rigistered: LxBxD(M) 311.89x58.00x29.50。

C. 20.386-19.481=0.845米,该轮外形没有变动(Rigistered: LxBxD(M) 311.89x58.00x29.50),只是内部做了些加强和中间部分改装成了货舱,船舶外形尺寸没变,干舷减少了0.845米,等于是减少了对应吃水的储备浮力大约300X58X0.845=14700吨。另外,加装了钢板,重量增加,船舶原来的储备浮力和抗沉性能下降,如果要保持原来的储备浮力,新的满载吃水线应该低于19.481米才对。

D. 为何老龄超油改超散,本身存在先天的强度缺陷(行业内专业人士,也不会认为改造的船会优于专型设计的船),为何改装后储备浮力和抗沉性要降低?就是说改装后还要比原船多装货14000吨左右的货,使船舶结构强度和抗沉性接近危险边缘,降低船舶安全性能。作为KR,国际IACS成员,能否给个澄清和解释,以安慰逝去的海上人命和防范未来的风险。


3. 海员安全操作上的障碍和压力(来自海员朋友的声音)

A. 船舶到港装卸货,船舶处于一连串的关键操作中,港口24小时作业,装卸速度过快,MLC公约仅仅限制了船员、船东,并没有制约港口的装卸效率和方式,

B. 专业负责任的船长和大副为防止结构损伤,会要求按压排水计划据理力争,但有时面临压力、太累、执行的不好;有的船改造后为了多装货,安全系数降低,这就容易造成隐患;有的船长考虑航线和海况,从船舶的安全考虑,报公司要求减载,却可能面临种种责难和压力,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C. 我们经常看到,十几个小时备车加班靠码头,然后立即卸货,维修保养,MLC休息时间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和调整,有海友建议00-04停四个小时卸货,给到港海员一个缓冲。


卸货前铁矿堆的高度已快到舱口围,也没平舱



4. 此次事故损失巨大,失踪了22个海员,26万吨左右铁矿石,至少1000吨以上燃油污染大海……

我们已经看到国际海事组织IMO秘书长表示要彻查本次事故; 也看到国际干散货船东联合会INTERCARGO的行动呼吁: “After the tragic loss of STELLAR DAISY, a quality and thorough investigationreport will be needed quickly”。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类似姐妹船调查整改的结果和效果:“安全第一”1.不能用降低船舶安全标准,来多装货,一味追求经济利益;2. 不能为了经济利益,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率,牺牲海员的身心健康;3. 切实、有效减少海员安全操作上的障碍和压力---约束港口,限制装卸货速度,限制24小时(能否小于20小时,特别是0000-0400)作业。

大海上,有了船安、人安,才有船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沉船事件将船公司带近了危险的边缘。欢迎各海事组织、专家积极探讨,真理也会愈辩愈明,切实为海上人命、财产安全,海洋环保作出卓越的努力和贡献。

海运圈聚焦专栏作者:时阳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