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半年内3艘船舶都在此触礁?

9月29日,采取临时封航措施,禁止下航船舶通行。
9月30日,开辟临时应急航道,主航道关闭。
10月10日,水位下降,发出封航通告,禁止上下船通行。
10月13日,恢复主航道并限制通航。
10月16日,水位上涨,再次开通临时应急航道,缓解滞留船舶压力。(截至10月19日凌晨5时至下午4时,待航船舶302艘,其中上航待航9艘,下航待航293艘)
10月31日,整体打捞完成,打捞费高达200万。
11月1日,处置完毕,自9:00时起解除对该航段的封航措施。
经调查,事故初步原因分析如下:
1. 未采用安全航速航行,航路选择错误;
2. 船员应急能力不强,当班驾驶员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当;
3. 船员安全意识淡薄,在傍晚视线不良的情况下冒险通过浅滩水域。
来源:贵港海事局水上交通事故警示片
#“ 神秘:难以破除的百年礁石
迷局
小海狮检索发现,铜鼓滩,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明朝,《明一统志》就有记载:铜鼓滩 “在浔江中。滩有五,曰碧滩、弩滩、思傍滩、斫石滩,并铜鼓为五,水石险隘,有声如鼓”。
多年来,大藤峡至铜鼓滩航段被称为“魔鬼航道”,暗礁神出鬼没,不可捉摸,事故频发。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该航段通航条件得以改善。
2017年4月25日中午,一贵港籍货船满载1100吨石粉下行至铜鼓滩棋盘石水域时,因避让上航船时航路选择不当意外触礁,造成货舱进水。
2020年4月16日约1230时,柳州籍“津海XXXX”船在桂平铜鼓滩水域触礁沉没。


#“疑惑:屡陷触礁迷局为哪般?
究竟铜鼓滩在哪里?为何触礁频发?
铜鼓滩是广西最大的石滩,该滩长6000多米,宽1200多米,位于桂平黔江大桥与桂平三江口之间,航道情况尤为复杂,明暗礁较多且水流湍急。
据熟悉这条航道的船员介绍,船从黔江大桥下来期间会经过好几块礁石,从上图你可以看到红色圈圈都是礁石,先后为担杆石、灯笼石、上罗窑、下罗窑和棋盘石。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洪水期担杆石岩礁会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水流主流方向会顺着河道凹弯而下,导致水流会将船舶压至此礁;而枯水期,担杆石露出水面,水流方向大致流向东南偏东(左侧航路,北岸)。
过担杆石后,左侧为上罗窑,右侧为下罗窑,礁石大部分时间都淹没水中,洪水期则全部淹没且航标容易移位,下航船舶如果犹豫不决极易发生触礁事故,对航行安全威胁极大。
自从大藤峡水闸建成后,上面不定期泄洪,水流更加湍急,下航船舶需要加大车控制好航向并迅速通过,稍有不慎走错航道就会发生类似上述案例的情形触碰礁石船体破洞进水迅速沉没。
目前,广西海事局已将大藤峡重点航段航行知识纳入相关航线和适任证书考前培训的必培内容,并适时对该航段实施水上临时交通管制。航道部门也已计划对该航段航道进行专项整治,究竟后续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温馨提示
广大船员朋友:
枯水期来临,浅滩、礁石逐步显现,水位低,水深、宽度等航道尺度小,水势流态复杂,船舶如存在超载、超吃水、偏离航路、操作不当、关键设备故障等问题,极易发生触礁/搁浅事故。
请时刻关注实际水位,综合考虑船舶装载吃水,留足富余水深;
请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所要航行水域,做好航线设计,对计划航线附近的碍航物、转向点、可航宽度、航程航向等进行标识,保持必要横距,加强了望,谨慎驾驶。
请开航前加强关键设备检查保养并做好应急预案。
海运圈聚焦专栏作者:小海狮(微信公众号:海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