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净零框架” 投票推迟一年,船东继续“等待”

2025-10-27488

10月1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特别会议中决定推迟《净零框架》的实施,引发了航运业、政府和环境组织的广泛关注与激烈反应。

《净零框架》推迟

 

IMO在2025年4月批准了《净零框架》草案,旨在推动全球航运业实现温室气体(GHG)排放的净零目标。该框架被视为《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附则六修订草案的关键组成部分,提出了一套全球燃料标准和温室气体排放定价机制,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挑战。然而,这一进程的推进受到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利益相关方的反对。

 

由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反对意见强烈,特别是在《净零框架》涉及的全球碳定价机制和燃料标准方面的争议,IMO决定推迟《净零框架》决议,计划在2026年再次审议。这一决定的出台,意味着国际航运业将面临更长时间的不确定性。

 

各方反应:失望与松口气的声音交织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认为,此次投票结果是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策的延续,他表示这一推迟决定“阻止了一个全球航运碳税的实施”,从而保留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国的支持也反映了这些国家对碳排放价格机制可能带来负面经济影响的担忧。

 

然而,支持全球脱碳法规的组织和国家对此次推迟表示失望。世界航运理事会(WSC)强调,IMO应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继续推进框架的完善,确保航运业能够朝着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迈进。理事会指出,航运业已经在绿色燃料领域投入了1500亿美元,且班轮公司始终致力于转型为低碳运营。

 

解决其中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瓶颈。国际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表示,行业的技术路径应保持灵活,涵盖包括生物燃料、液化天然气(LNG)、碳捕集技术等在内的多样化选择。

 

投资不确定性:船东的“等待与准备”

 

对于全球船东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缺乏明确政策框架的情况下进行长远投资决策。船东们已经意识到,为了符合IMO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他们需要逐步转型为低碳或零碳排放的船舶。为此,船东们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新船或改造现有船舶,还需要开发新的燃料供应链,如绿色氨、液化天然气(LNG)和生物燃料等。

 

然而,由于《净零框架》的实施被推迟,船东们面临着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许多船东正在等待国际海事组织(IMO)进一步明确政策方向和实施时间表,才能决定是否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或更新船队。例如,虽然许多大型航运公司已经开始投资可再生燃料和零排放技术,但由于框架推迟,许多中小型船东仍在观望,担心过早投资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是技术和市场条件不成熟。

 

对于那些已经积极投入绿色转型的船东来说,《净零框架》的推迟无疑加剧了他们的经营不确定性。尽管许多大型船东和船队已经开始投资于绿色燃料、零排放船舶和相关技术,推迟的决定使得他们的战略规划和投资决策面临更多风险。

 

这些船东通常已经在绿色航运技术领域进行大量资本投入——例如,升级船舶以适应氨气、LNG等绿色燃料,或者购买能够符合未来排放标准的新型环保船舶。然而,由于全球法规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燃料标准和排放定价机制方面的变化,他们面临着一个无法精准预测回报的局面。

 

向前看:解决方案与挑战并存

 

尽管《净零框架》的推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但航运业仍需在未来几年内应对脱碳转型的压力。IMF等国际机构预测,若没有有效的全球碳排放定价机制,全球气候变化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尽管面临挑战,推动全球航运脱碳的趋势将不会改变。

 

国际航运公会(ICS)指出,未来12个月,IMO应集中精力修订《净零框架》,消除框架中的漏洞和不确定性,确保全球航运业能够实现脱碳目标。在此过程中,全球航运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在绿色燃料生产、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等领域。

 

总的来说,虽然《净零框架》的推迟给全球航运业带来了不小的波动,但这一决策也为各方提供了反思和调整的机会。航运业的转型进程仍在持续,如何平衡经济、环境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未来几年内全球航运业最为关键的课题。

 

《净零框架》的推迟对船东而言无疑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推迟决定为船东争取了更多时间来应对框架中提出的诸多挑战;另一方面,这一延迟也意味着他们的脱碳战略将继续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如何为未来的大规模投资提供支持方面。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