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近4年调查!前亚洲最大大宗商品贸易商遭重罚1260万新元

2022-08-261111

  8月24日,新加坡当局结束了对来宝集团(Noble Group Limited,NGL)长达近4年的调查,这家前亚洲最大大宗商品贸易商因违反《证券和期货法》,遭重罚1260万新元(约合6210万人民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和商业事务部周三发表联合声明称,已完成对来宝集团和子公司来宝资源国际(Noble Resources International。NRL)的调查及处置。这项联合调查于2018年11月开始,“涉及复杂的会计问题,须要海外当局的协助”。

  来宝集团因在财报中发布误导性信息,被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处以1260万新元的民事罚款,来宝资源国际两名前董事因未能编制和提交符合当地会计准则的年度财务报表,违反《公司法》。遭会计与企业管制局“严厉警告”。

  联合调查显示,来宝集团和来宝资源国际对与矿商和煤炭生产商签订了长期营销协议,根据这些营销协议,来宝集团不会交付所生产的商品,但会根据预先确定的对方销售价值的百分比来赚取费用,这些营销协议进行了错误的会计处理,将其归类为金融工具而不是服务合同。

  “这夸大了来宝集团报告的利润和净资产,该公司发布的 2016 年至 2018 年财务报表具有重大误导性,可能诱使投资者买卖该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证券。”联合声明表示。

  作为曾经市值超过 100 亿美元并被视为嘉能可等全球大宗商品巨头最有力挑战者的来宝,在 2009-2010 年开始了 20 亿美元的支出狂潮。

  随着其债务负担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激增并且损失不断增加,做空机构冰山研究(Iceberg Research)于 2015 年发表了对来宝会计实务的质疑,导致后者股价大跌,但随后遭到了来宝集团的否认。

  2017年6月,来宝集团市值自2010年100亿美元的高峰萎缩至至3亿美元,并在债务压力下开始卖掉子公司、卖船寻求偿债。2018年11月,来宝市值降为一亿美元,被迫从交易所摘牌并寻求重组。一个月后,来宝集团宣布完成重组,成为一家名为“新来宝”(Noble Group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转移几乎所有的资产和业务。

  2020年12月,重组后的来宝集团在出售最后一艘海岬型散货船后,退出了船东业务。当时,该集团子公司Hama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以 1663 万美元的价将180,000 载重吨的“Aqua Vision”轮(建于 2011 年)出售。

  2018年从来宝集团脱离的大宗商品贸易商——来宝资源贸易控股(Noble Resources Trading Holdings)表示,自转换所有权和管理层以来,公司专注于企业治理的最高标准,已与来宝集团毫无关系。

  来宝资源贸易控股执行主席 Matt Hinds 指出:“我们期待在 2022 年强劲开局基础上继续与供应商合作,为客户服务。”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海峡时报  编辑:Evan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