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01-2021.1.22
交通运输部开展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浙江海事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多措并举,借势借力,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截止1月22日,逃管船已经销号1198艘,其中,国籍证书有效的逃管船已经100%销号。
一、主要举措
领导重视,细化工作部署

全面梳理,摸清逃管船动态

多措并举,强化整治实效
一是加强船舶动态监控。将持有MMSI码的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录入现场动态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在港、抵港逃管船舶的动态信息。二是强化现场检查。加强重点水域、重点码头的巡航巡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严格公司管理。多渠道联系逃管船舶所有人及管理人,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督促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四是推动内外联动监管。积极推进行海事业务协同,内外联动,确保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实施联合惩戒,力求通过综合施策,实现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减存量、零增量。
专题推进,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专题部署、强化担当。对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专项整治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明确逃管船分阶段销号目标,压实各单位责任。二是实施网格化治理。以海事处辖区为基础,按照“一处一格,一格一长,一长多员”模式建立逃管船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强化网格内船舶各业务综合监管和信息协同,堵住逃管船生存空间。
系统谋划,推进长效治理
一是实施在册船舶动态跟踪。开发电子化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工作台账,对长期停航、长期不作业和司法扣押等船舶进行逐船标注,定期跟踪,明确动态。二是上线逃管船智能筛查模块。在长期逃管船清单销号的基础上,定期开展逃管船舶智能化筛查,实施发现即查,推进清单船舶零新增。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严格开展逐船排查,推动国籍证书长期失效逃管船舶销号
借力平安考核机制,全面开展清单船舶逐船排查,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等加强联系,多渠道掌握船舶动态信息,跟踪船舶动向,督促船舶所有人办理相关手续,全力解决好国籍证书长期失效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治理等历史遗留问题。
常态化进行系统监控,构建船籍港管理长效机制
健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强化落实船籍港管理责任,推进在册船舶智能筛查管理模块应用,实施逃避海事监管船舶常态化筛查管理,切实做到在册船舶情况明、底数清,积极打造“无逃管”船籍港,为浙江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长治久安筑牢坚实基础。
来源:浙江海事
2021-01-28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