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浙江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坚持差异化探索,聚焦油气全产业链,鱼山岛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全流程一次性试车成功,满负荷安全稳产,形成2000万吨/年炼化能力,进一步提高 PX、乙烯等化工品国产化水平。已初步建成世界超大型国际石化基地,开始影响全球炼油格局和资源流向重构。
同时,自贸区内的鼠浪湖岛、黄泽山岛等管线码头储罐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油品储备能力达到2790万吨。在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领域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年供应量和结算量分别突破410万吨和624.5万吨,分别达到全国40%和5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集聚了外轮供应、船舶管理、航运科技、油品检测、海事仲裁等海事服务产业链企业160余家;率先在全国试点开展锚地海事综合服务业务,实现外轮物资供应“一船多能”,外轮供应突破22亿美元,年均增长107%;船舶修理业务占全国40%左右,涉外海商事纠纷实现本地仲裁。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2017年4月挂牌的浙江自贸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国际国内双向互动,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允许境外油气企业进入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交易,坚持对外开放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在油气等大宗商品特色领域争取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试点。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