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海事资本版图!任元林挂帅,扬子江打造第三家上市平台!

2025-04-29626

在资本与产业交汇的潮头,扬子江金控(Yangzijiang Financial Holding)正在走出一条充满野心与挑战的分拆之路。近日,公司董事会宣布,正探索将旗下海事投资板块分拆独立上市的可行性,拟通过“介绍上市”(introduction)方式,登陆新加坡交易所(SGX-ST)主板。

 

根据扬子江金控最新公告,根据初步方案,集团将把现有的海事投资资产转移至新成立的实体,剥离后的集团将专注于海事产业链全价值领域的投资布局,打造专业化、平台化的海事投资公司。从融资租赁、经纪服务到更广泛的产业投资,剥离集团将依托在造船和投资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把握航运行业的高增长机遇,致力于为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

 

与此同时,保留的业务主体将继续专注于基金管理、多元化资产管理以及广泛的投资运营。以新加坡为战略枢纽,原集团将积极捕捉东南亚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区域内的竞争优势。

 

公告称,此次拟议的分拆和独立上市,有望实现资本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使两个集团各自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灵活发展。分拆后,两个业务平台在运营上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决策流程将更加简化,公司治理也将更加清晰透明,有助于推动各自深化行业合作、共同投资及资本运作。

 

扬子江金控初步计划在6至12个月内完成分拆上市,但该公司表示,这一时间表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前期准备工作的推进情况、能否及时获得董事会、股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是否符合新交所上市规则的相关要求,同时也需考量届时的市场环境。此外,即使所有必要批准已取得,董事会仍可根据股东反馈及其他相关因素,决定是否最终推进分拆上市。

 

资本动作背后的深谋远虑

 

截至目前,截至目前,扬子江船业集团共有两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主板上市的公司: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Yangzijiang Shipbuilding Holdings Ltd.)和扬子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Yangzijiang Financial Holding Ltd.)。

 

分拆后的公司,将成为扬子江船业集团打造的第三家上市平台。纵观此次分拆方案,扬子江金控打出的牌面可以总结为八个字:战略聚焦、价值重估。

 

一拆为二,意在清晰两大业务脉络,打破内部资源拉扯,实现资本与战略的双重解耦。剥离集团依托扬子江船业和金融基因,具备天然的行业洞察与运营能力;原集团则以新加坡为跳板,瞄准东南亚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长线机会。

 

可以说,此次分拆是扬子江金控对“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模式的主动升级,是一次深思熟虑的自我进化,试图以更灵活的资本结构与更聚焦的战略定位,抢占未来产业金融融合的制高点。

 

分拆的催化剂:海事投资业务异军突起

 

如果说一次分拆需要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那么扬子江金控的海事投资板块,无疑已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该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快速上升,已经不再是过去“锦上添花”的配角角色,而是跃升为真正的增长发动机。

 

2024财年,扬子江金控总收入3.262亿新元,同比下降6%,但净利润却逆势增长53%,达到3.097亿新元。其中,海事基金资产收入暴增147%,至5780万新元,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引擎。

 

细看财报,扬子江金控转型的逻辑更加清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迫使资本寻找新出口。船东业务的高流动性与全球化属性,成为对冲单一市场风险的天然屏障。

 

扬子江金控利息收入因中国债务投资减少而下降32%,至1.958亿新元,但海事相关投资却从2023年底的低基数跃升至4.97亿新元,占总资产管理规模的12%。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海事投资业务已成功突破传统船舶融资租赁范畴,向上游制造(自建散货船和油轮)、中游经纪、下游资产管理全面延伸,构筑出一个“资产—运营—金融”交融互生的生态体系。这让扬子江金控在航运金融领域,拥有了可比肩传统大型航运企业的新型竞争力。

 

因此,在此节点选择分拆,不仅可以让海事投资板块独立融资、快速扩张,也能帮助市场更精准地对其未来价值进行定价,释放隐藏在集团财务报表背后的巨大估值弹性。

 

从油轮到散货船:资产配置的主动转型

 

扬子江金控对海事投资板块的厚望,从其资产配置调整中可见一斑。

 

根据公开资料,公司近期与靖江南洋造船签订协议,订造最多6艘4万吨灵便型散货船。此前则在油轮领域大手笔下单,包括4+4艘5万吨成品油轮,并与英国、香港等合作方共同布局成品/化学品船和不锈钢化学品船。

 

这种从油轮向散货船的调整,背后是对行业周期性波动的精准把脉。当前油轮市场在经历俄乌冲突红利后逐步回归理性,而全球干散货运输,尤其是灵便型船舶,因供应链重构、区域贸易增长,迎来新的结构性机遇。扬子江金控此番调整,无疑体现出其在航运投资周期轮动中的灵活身段与前瞻眼光。

 

而未来,剥离集团若能依托完整的海事投资链条,在资本市场灵活调配资源,显然将更具攻守兼备的战略主动权。

 

“教父”任元林再度掌舵

 

值得注意的是,分拆后集团将继续由航运与制造领域资深人士任元林领导。作为中国造船领域的老将,任元林不仅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更在多年的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技术智慧。

 

任元林表示:“这是我们长期战略演进的自然一步。如今,海事业务已具备独立发展的基础和清晰的扩张蓝图。通过将海事板块从投资平台中分拆出去,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增长机会,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任元林是扬子江船业的缔造者,深谙船舶制造、航运投资与国际资本运作之道。在他的带领下,扬子江金控的海事投资业务得以迅速崛起。如今继续掌托,显然寄托着集团对剥离集团“成事”的极高期望。

 

但这同样意味着,任元林必须带领新公司,在更为严酷的公开市场竞争中,交出一份比以往更漂亮的答卷。尤其在船舶金融、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等多条战线上,剥离集团需要展现出超越传统航运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与产业整合智慧。

 

在海运圈聚焦看来,扬子江金控此次分拆,表面上是一次常规的业务重组,实则是一场资本版图深度重塑的豪赌。

 

一方面,这是对海事投资业务价值独立释放的大胆押注;另一方面,也是对全球航运与资本市场变化的主动应对。扬子江金控试图通过这场分拆,完成产业链与资本链的再造,打造出两个各自聚焦、灵活应变、互为支撑的增长平台。

 

未来,剥离集团能否真正实现从“船舶资产管理者”向“海事产业资本整合者”的蜕变,将成为检验这场分拆成败的关键。而原集团能否依托东南亚乃至全球新兴市场机遇,迅速构建新的增长曲线,同样值得关注。

 

分拆只是开始,战役才刚刚打响。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