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关税几乎完全中断中美贸易!订单取消、弃货成常态”

2025-04-14605

根据美国媒体CNBC最新报道,多家供应链巨头高管警告特朗普对华关税将很快给许多美国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在最新贸易战中,苹果的iPhone及其他技术硬件产品,包括芯片和个人电脑,近日从特朗普手中获得了关税豁免。但对于美国经济和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许多影响已不可逆转。

 

根据供应链高管的说法,取消的货运订单和被遗弃的来自中国的货物正在迅速成为贸易战中的常态。随着美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停止集装箱出口,关税的打击如同一记重拳。

 

Sea-Intelligenc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an Murphy表示:“中国的家具生产商已完全停止了来自美国进口商的订单,我们听说其他行业如玩具、服装、鞋类和体育设备也是如此。”

 

SEKO Logistics 首席商业官Brian Bourke也表示:“我们在东南亚也经历了类似情况,但在90天的关税豁免期后,订单又开始恢复,而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订单取消仍在继续。”

 

OL USA首席执行官Alan Baer则指出:“几乎所有与中国相关的业务都已经暂停。”

 

 

美国税务基金会联邦税务政策中心副总裁Erica York在接受CNBC《The Exchange》节目采访时表示:“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145%关税将几乎完全中断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

 

她进一步表示:“虽然某些没有替代品的商品可能还需要由公司自行承担费用,但大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将会停止。”

 

随着过去一周逐渐明朗,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主要集中在中国,而所有其他可能受到新关税影响的国家都已获得90天的关税豁免。

 

Murphy表示:“高利润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难以轻易迁移生产地点,因为设立高技术制造需要时间和大量资本。”

 

在技术产品豁免之前,他表示,这些商品的生产商正在分析哪些零部件可以在其他地方采购,同时主要着眼于在短期内减少美国库存。也有不少努力正将生产线迁往东南亚,特别是越南或印度。同时,降低对欧洲的价格以保持生产,或完全关闭生产线的情况也在考虑之中。

 

小企业难以承受的风险与负担

 

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首席执行官Stephen Lamar表示,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和高额关税正在扰乱供应链,已达到自疫情以来未见的程度。

 

Lamar说:“由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过高,许多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取消订单。不断反复的政策调整使得关税成本无法准确预测,直到货物抵达港口,且高额的关税账单无法支付。这是小企业无法承受的风险。”

Lamar还表示,由于许多公司,特别是小企业,暂时没有替代的采购渠道,这些订单的突然中止将直接导致销售损失和产品严重短缺。

 

集装箱物流巨头马士基警告称,随着预期中的“对中国建造船只”征收港口费的措施即将在下周生效,加上订单大幅下降,其北美航线的服务将面临“大规模的重组”。马士基向客户表示:“这将需要数月时间来整理残局,并且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会出现严重的拥堵和运费激增。”

 

市场的不确定性

 

Murphy表示,他的公司与所有中国生产商的对话中,尚未有企业积极考虑将生产迁往美国,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政府最终目标的缺乏了解。

他说:“最大的问题是特朗普政府的最终目标完全不明。没有人会考虑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除非关税是为了达成更好的贸易协议。如果政府真的是在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计划,那就必须明确长期的关税政策,而不是继续谈论‘交易的艺术’。”

 

他补充道:“每天变化的关税政策只会制造不确定性。”

 

为了缓解关税带来的影响,物流服务商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他们提供保税仓储服务,允许货物进入美国后一定时间内无需缴纳关税。此外,使用外贸区和其他延迟过境的方式,也能暂时推迟征税。

 

被遗弃的货物

 

关于被遗弃的海运和空运货物——即未被航运公司或货运代理商认领或支付关税的货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处理方式,且不同港口和合同的规定不同。

 

港口官员告诉CNBC,他们通常不会收到被遗弃货物的通知。纽约码头会议协议指出,货物在码头滞留超过30天会被视为被遗弃,并会被出售以支付滞留费用。协议还指出,费用的最终承担方通常取决于具体的运输合同:“如果提单(BL)尚未转交给收货人,通常是发货人的责任。发货人可以选择取回货物(即重新出口)、销毁或捐赠。”

 

一般来说,发货人会为美国海关准备一份“弃货信”,该货物将被出售或拍卖,拍卖所得款项用于支付费用,如集装箱和底盘的使用费,剩余款项则归港口所有。

 

马士基向CNBC表示,许多货主正在采取“观望态度”,并在最近的一份客户通知中写道:“在情况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客户将谨慎管理库存,并继续探索在供应链中建立更多灵活性的方法。”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