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招商工业收购青岛扬帆船厂!

2025-04-09451

  近日,中国造船业一则未经官宣的重磅并购浮出水面——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工业”)即将正式完成对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扬帆”)的收购。

  据《贸易风》消息,招商工业自年初起便锁定青岛扬帆,以整合优化其造船资源与布局,提升造船产能,谈判已于近期尘埃落定,预计将于今年5月正式官宣。

      《中国船舶报》报道称,一名前招商工业相关人士直言:“这事早就谈得差不多,现在应该已经接管。”青岛扬帆方面也低调回应:“五一后可能会有消息。”

  业内普遍认为,该并购将显著增强招商工业在大型高附加值船舶领域的建造能力。此举折射出行业从“量”向“质”转型的迫切需求,也预示着龙头企业将继续通过资本和资源整合,掌握更大话语权。

  青岛扬帆的历史可追溯至1949年成立的国营青岛造船厂,与新中国同龄,堪称造船业的“活化石”。近70余年风雨兼程,青岛造船厂累计交付船舶600余艘,是山东省骨干造船企业,技术底蕴深厚。

  然而,辉煌之下也藏隐忧。2016年,因资金链断裂,青岛造船厂及其全资子公司青岛扬帆陷入破产重整泥潭。涉及债权人1147家,债务总额高达91亿元,这场危机一度让这家老牌船厂命悬一线。2018年,青岛中院裁定其重整为华通集团旗下全资国有企业,历时一年半,以100%的普通债权清偿率完成重整,刷新行业纪录。2020年,比利时船东CMB抛来橄榄枝,2艘6000TEU集装箱船订单标志着其重生首秀。

  如今,根据克拉克森数据,青岛扬帆手持订单33艘,涵盖8.2万吨散货船、21万吨散货船和6000TEU集装箱船等,订单排期至2028年。更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其拿下全球首艘1400TEU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彰显了在绿色船舶领域的创新潜力。从破产边缘到订单满载,这家“老将”用涅槃重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成为招商工业眼中的“香饽饽”。

  招商工业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海洋装备制造平台,肩负百年海事主业传承与科技创新战略。目前已在渤海湾、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八大造修船基地,业务涵盖船舶维修改装、海工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海洋装备配套服务,形成友联、招商重工、招商金陵、招商邮轮四大品牌矩阵。旗下威海金陵船舶已在山东深耕多年,青岛扬帆的并入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胶东半岛的制造与维修生态,强化区域集群优势。

  并购完成后,招商工业将首次全面切入集装箱船等标准船型建造领域。凭借青岛扬帆现有33艘手持订单(包括8.2万吨与21万吨散货船、6000TEU集装箱船,订单排期至2028年),招商工业可在既有中小型散货船与特种船舶之外,扩展至更大吨位与更高附加值的市场,提升整体产能与订单结构的多元化。此外,青岛扬帆具备全球首制氨燃料集装箱船的技术积累,也将助力招商工业在绿色低碳船舶领域抢占先机。

▲招商工业业务架构

 

  从战略高度看,此次并购具备三大核心价值:一是产能协同。招商工业可将青岛扬帆纳入其全球化供应链与管理体系,实现设计、采购、制造与交付的高效联动;二是技术融合。整合招商重工在FPSO、风电安装船等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经验,与扬帆在绿色动力与集装箱船建造技术相互补充;三是品牌升级。通过“招商工业+扬帆”双品牌并行,提升在国际船东心中的可信度与影响力,进而在全球船舶市场获得更多优质订单。

  区域布局方面,山东半岛素有“中国北方造船重镇”之称,拥有完备的配套产业与港口物流网络。青岛扬帆的加入,将与威海金陵、烟台等基地形成互补,优化船厂与配套厂商、港口间的协同效率,降低运输与管理成本。同时,在长江与珠三角的八大基地之间形成南北呼应、东西联动的多点开花格局,进一步稳固招商工业的全国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前双方已有合作基础。2024年,招商轮船(同属招商局集团)与青岛扬帆船舶签署2艘21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订单,单船造价约7225万美元,预计2027年交付。这次试水不仅验证了青岛扬帆船舶的建造能力,也为后续整合铺平道路。

  在海运圈聚焦看来,收购完成后,招商工业与青岛扬帆船舶的协同效应将全面释放。订单共享、技术互补、产能优化……随着两家企业管理、技术与市场资源的深度融合,其对国际市场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攫取更高份额提供了样本。

  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