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造船业叱咤风云数十载的任元林,如今正以船东的身份重塑其商业版图。这位中国最大民营船厂扬子江造船的创始人、前执行主席,凭借一手打造的造船帝国声名鹊起。然而,当传统航运巨头陷入运价波动与地缘博弈的不确定性焦虑时,他最新操盘的新兴资本平台——扬子江金控(Yangzijiang Financial Holding),正将投资重心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领域转向高成长性的船东业务,以近乎激进的姿态横扫油轮新造船市场,迅速在全球航运市场中展开攻势。
据《贸易风》报道,扬子江金控近期已签订了一系列总价值近8亿美元的油轮新造船合同,将油轮新造船订单总数增至22艘,同时还计划订购4艘灵便型散货船。
造船业消息人士透露,扬子江金控已在靖江南洋造船下单建造4艘5万载重吨的成品油轮,并计划再追加6艘订单,包括4艘确认船只和2艘可选船只。这使得扬子江金控在该船厂确认的MR 型油轮订单总数达到8艘,其中4艘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建造。
消息人士称,这些新造船完全由扬子江金控所有,但公司也愿意与其他实体合作持股,每艘油轮造价低于4500万美元,计划在2026年至2028年间交付。
同时,扬子江金控与一家未具名的英国船东合作,在蓬莱中柏京鲁船业订购了4艘5万载重吨的IMO II类成品/化学品油轮。消息人士称,这些船只比靖江南洋造船的MR型油轮更贵,每艘新造船配备18个货舱,价格接近5000万美元,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间交付。
扬子江金控还与一家新加坡航运公司合作,在重获新生的新江洲船舶重工订购了4艘2.59万载重吨的不锈钢化学品油轮,每艘造价约5000万美元,计划在2026年和2027年交付。
此外,扬子江金控还与另一家香港航运公司合作,委托芜湖造船厂建造4艘1.85万载重吨的MarineLine涂层化学品油轮,总造价约1.32亿美元,即每艘3300万美元。芜湖造船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和2026年交付这些船只。
一位航运消息人士称,扬子江金控早在之前就签订了芜湖造船厂的合同,但该订单此前未被报道。
消息人士表示,扬子江金控此次大举订购油轮的部分原因是去年出售两艘中型油轮新造船获得了巨额利润。该公司将2023年在扬子江船业订造的两艘5万载重吨的成品油轮以每艘53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希腊船东Thenamaris,每艘船至少获利1200万美元。
作为中国最大民营船厂扬子江造船的缔造者,任元林曾带领企业从长江边的小型修船厂蜕变为全球最大民营造船集团。但这位72岁的行业老将显然不甘止步于制造业的疆域。2022年扬子江金控从造船主业分拆独立,旋即在新加坡资本市场完成华丽转身。分拆时的官方叙事是“专注基金管理和财富业务”,但任元林真正的野心,在后面两年才浮出水面。
资料显示,2021年12月,扬子江金控在新加坡注册成立,成立初期由扬子江船业100%持股。2022年4月,扬子江金控成功登陆新交所主板,成为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traits Times Industrial Index)成份股之一。
分拆后的扬子江金控公司计划通过收购持有资本市场服务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在新加坡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基金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通过管理第三方投资基金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获得经常性收费收入,并将投资区域拓展到东南亚乃至全球。
出任扬子江金控执行主席的扬子江船业原“掌门人”任元林在上市当日表示,将通过引进资深专业背景和丰富从业经历的团队,引领扬子江金控拓展海外业务并实现投资多元化,将扬子江金控发展成为集团新的增长动力源和合作新高地,并为中、新两国资本市场的互融互通,实现资本市场区域合作发挥作用。
2024财年,扬子江金控总收入3.262亿新元,同比下降6%,但净利润却逆势增长53%,达到3.097亿新元。其中,海事基金资产收入暴增147%,至5780万新元,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引擎。
细看财报,扬子江金控转型的逻辑更加清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迫使资本寻找新出口。船东业务的高流动性与全球化属性,成为对冲单一市场风险的天然屏障。
扬子江金控利息收入因中国债务投资减少而下降32%,至1.958亿新元,但海事相关投资却从2023年底的低基数跃升至4.97亿新元,占总资产管理规模的12%。这表明,扬子江金控正通过收缩低效业务、加码高增长领域,优化资源配置。与此同时,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完成66艘船舶相关交易,涵盖船舶所有权、融资租赁及合资运营,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收益体系。
市场反应同样积极。尽管股东一度担忧扬子江金控与扬子江船业间的利益冲突,但公司通过明确分工——金控专注航运金融与船东运营,船业专注造船制造——成功化解疑虑。
股东大会文件显示,两家企业虽有共同控股股东,却由独立董事会和管理团队运作,避免了业务重叠。这种透明的治理结构,加上亮眼的财务表现,让市场对任元林的战略信心倍增。扬子江金控股在过去一年内股价表现强劲,累计上涨 112.50%,当前市值达到24.71亿新币。
如今,扬子江金控的目光已不仅限于油轮。航运消息人士称,该公司正准备将其订单狂潮扩展至散货船领域。该公司正与一家香港公司合作,订购4艘4万载重吨的灵便型散货船,每艘造价约3000万美元。消息人士表示,扬子江金控及其合作伙伴尚未决定由哪家船厂建造这些散货船。
在海运圈聚焦看来,作为中国造船领域的老将,任元林不仅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更在多年的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技术智慧。如今,他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出发,将个人的商业触角延伸至航运金融领域,正是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对未来行业走向的深刻洞察。
从造船到船东,任元林并非简单的角色切换,而是从单一的制造业玩家转型为航运金融与运营并重的综合性力量。相比造船业的资本密集与周期波动,船东业务通过船舶所有权、融资租赁和运营收益,能为公司带来更稳定的现金流和更高的回报弹性。
这是一场从“造船者”到“航运操盘手”的华丽转身,而任元林,显然早已算好了这笔账。站在历史维度看,任元林的船东业务狂飙,既是一个老派实业家对造船业终极形态的探索,更是中国玩家从“世界工厂”向“全球资本”跃迁的缩影。
当这位古稀老将手持金融杠杆,在全球航运棋盘上落下重子时,一场静默的权力革命已然启幕。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