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美国霸权!达飞超180亿订单力挺中国造船!

2025-03-05584

  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航运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风云变幻。美国以霸权姿态提出对中国制造船只进入美国港口征收高额“服务费”的提案,试图通过人为制造贸易壁垒、强行重新划定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版图,然而在这场较量中,法国达飞集团却以坚定的战略定力,继续选择“中国造船”。

  3月3日晚间,中国船舶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工贸)与某船东签订了一批18000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金额为180亿元至190亿元。

  中国船舶公告称,签订上述合同的船东是江南造船的长期合作伙伴。此次签约有助于增强江南造船与该船东的合作黏性,同时丰富江南造船在大型集装箱船的型谱,对后续发展更多创新产品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多家船舶经纪商消息,本次下单的船东为法国班轮公司达飞集团。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达飞已经选定江南造船下单订造8+4艘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这批新船计划在2028年至2029年陆续交付,每艘新船造价约为2.07亿-2.08亿美元,以此计算备选订单确认生效后交易总金额将接近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2.73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美国试图借经济手段施压中国造船业的背景下,达飞此笔订单无疑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有力回击。

       美国霸权提案:全球航运业“黑云压城”

  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宣布了一项拟议全面提案,并征求公众意见。

  提案拟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单次最高收取150万美元的所谓“服务费”。具体而言,对中国海运运营商,无论其拥有的船只是否在中国制造,计划对其拥有的每艘船舶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单次港口准入费,或是对进入美国港口的每艘船舶的净吨位货物收取1000美元的单次费用。

  对经营中国船舶的非中国海运运营商,将根据船队中中国船舶的比例进行收费,单航次进入美国港口的收费最高可达150万美元。对于中国船只占其船队50%或以上的经营者,每次进港最高收取100万美元。中国船只的比例在25%至50%之间,费用将降至75万美元;低于25%,费用则降至50万美元。

  从中国订购船舶,或船舶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交付的海运运营商,同样被列入此次征收费用的范围,他们将适用于与上述非中国海运运营商相同的收费标准。

  这一政策提案,其背后隐含着美国利用经济霸权手段干预国际市场竞争的意图。数据显示,目前停靠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中,超过80%将受到这一关税的冲击。以服务美国主要贸易航线的典型集装箱船为例,每标准集装箱(TEU)的关税成本将介于222至500美元之间,每航次费用可能高达200万至300万美元。这一数字是欧洲新排放交易体系碳税的7至16倍,几乎是赤裸裸的“经济勒索”。

  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看,大多数集装箱船由中国建造,美国的这一政策不仅会使中国制造的船舶面临额外的成本负担,还将在实际操作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货主可能被迫寻求替代进口途径,;航运公司则可能减少在美国港口的停靠次数,以规避巨额费用,最终导致美国主要港口的拥堵与延误,破坏海运网络的整体效率。

  业内专家指出,这样的政策在试图保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特朗普政府曾一度通过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方式,意图改变全球贸易路线,但实践证明,短期内的贸易量激增和市场异动往往难以掩盖长期负面效应。Peter Sand等分析师更直言,美国的提案既有自相矛盾之嫌,也可能在无意间推动货物流向其他国家,反而削弱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达飞坚定选择:与“中国造船”共舞

  对于全球第三大班轮公司达飞集团而言,美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该公司在美国运营多个港口码头,其子公司APL拥有10艘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在美国提案的阴影笼罩下,达飞首席财务官Ramon Fernandez坦言:“中国建造了全球超过一半的集装箱船,这一政策将对所有航运公司产生显著冲击。”

  面对美国提案的巨大压力,达飞并未选择退缩或妥协,选择坚定依托中国造船这一优质资源,既是对中国高质量、高科技造船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国际市场规律与开放合作理念的坚守。

  达飞与江南造船之间的合作,从2013年初次握手至今,经历了多次订单落地和产品创新。无论是18000TEU LNG双燃料船,还是首创的230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项目,都证明了中国船厂在不断挑战极限、突破技术瓶颈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达飞集团此次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江南造船联合签订的新一批合同,合同金额接近180亿元人民币,显示了其对未来船舶市场及低碳航运趋势的战略信心。

  这不仅仅是一份商业合同,更是一次对市场的宣告: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时,企业更应依托开放、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力量,实现跨国界、跨领域的共赢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图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干预市场秩序的举措,都难逃市场法则的制约。

       中法友谊:一个甲子的深厚底蕴

  纵观历史,中法两国之间有着超过六十年的深厚友谊与交流。从1964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开始,法中关系便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天,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友谊基础上,法国达飞集团选择与中国船厂展开深入合作,既彰显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信,也映射出中法友谊在新时期的生动实践。

  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中,习近平主席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打领带”的庭园散步、双方共同欣赏古琴《高山流水》的情景,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中法两国不仅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紧密沟通与协调,更在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的系列活动、凡尔赛宫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展览、萨马兰奇纪念馆与奥运文化展等项目,都深刻体现了两国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寻找共鸣的努力。

  正是在这种长期友好、互信合作的基础上,达飞与中国造船之间的合作不再仅仅是一笔商业交易,而成为中法互利共赢、共同抵御外部干扰的战略象征。法国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在面对美国单边主义与霸权提案时,选择与中国这样一个技术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的伙伴合作,无疑向世界传递出一种信号:在全球化浪潮与多边合作成为主流的今天,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才是破解贸易保护主义、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