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上海临港新片区洋山港海事局为中国洋山港籍船舶“长兴源”轮签发了全国首批船舶保险电子证照,标志着我国海事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优化再添新动能。
此次签发的电子证照包括《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及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和《残骸清除责任保险证书及其他财务保证证书》。这是洋山港海事局在上海海事局的指导下,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政策的重要实践,也是临港新片区“区内事区内办”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
政策落地:从“纸间”到“指尖”的效能跃升
长期以来,传统纸质船舶保险证书存在办理周期长、保管成本高、易损毁伪造等问题。为此,洋山港海事局依托海事“一网通办”平台,率先实现电子证照全流程线上办理。据洋山港海事局负责人介绍,航运企业通过平台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可在线核验材料、即时签发电子证照,办结时间较纸质流程压缩超60%。电子证照还支持实时在线验证,大幅提升海事执法查验效率。
服务升级:精准护航航运企业
为保障政策顺利落地,洋山港海事局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推出“政策宣贯+专人指导”双轨服务。一方面,筛选年度待办证企业名单,通过电话、邮件定向推送政策解读;另一方面,安排专员提供“一对一”操作指导,远程演示平台使用流程。以“长兴源”轮为例,从申请提交到电子证照签发仅用时1个工作日,企业负责人表示:“电子证照不仅避免了邮寄风险,还能随时调取,为跨区域业务提供了便利。”
双向赋能:数字化撬动行业变革
电子证照的推广实现了船企与监管部门的“双向减负”。对航运企业而言,电子化解决了证书携带、保管难题,且防伪技术有效规避篡改风险;对海事部门而言,数字化管理可实时追踪证书状态,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上海海事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此举是“放管服”改革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的典范,预计年内将在全国海事系统推广。
未来展望:打造国际一流海事服务标杆
洋山港海事局表示,下一步将探索电子证照在船舶登记、安全检查等场景的延伸应用,并推动与保险机构、港口部门的跨平台数据互通,进一步降低航运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创新是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的关键一环,未来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