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11时左右,伴随着引擎轰鸣声,一架装载着待检保税船用燃料油的大疆大载重FC30无人机,从虾峙镇东白莲岛华泰油库起飞,仅飞行20分钟,便顺利降落在16公里外的沈家门街道无人机起降点。标志着舟山市普陀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海事服务+低空经济”岛际物流业务的突破。
无人机安全着陆后,现场等候的检测方工作人员迅速从无人机中提取出油品检测样品,并立即送往仕宝舟山实验室进行检测。据仕宝舟山实验室经理严贤升透露,以往这些油品检测样品需通过专人乘船从东白莲岛运送至本岛,整个流程耗时长达1至1.5天,费用成本高达1000至2000元/趟。“现在,借助无人机技术,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成本更是锐减至100至200元/趟,为国际贸易商节省了可观的货船滞期费用。”严贤升说,他们公司每年需检测约400至500个油品样本,主要服务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能源企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无疑为公司的运营效率带来了显著提升。
自2024年12月浙江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以来,普陀区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优势,不断深化航运服务领域改革和创新,加强海事服务产业布局“一总部三基地”的内在联通,不断提升普陀国际海事服务便利化水平。
“此次我们创新利用无人机完成离岛保税船用燃料油检测样品递送,成功将大宗油品储运以及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串联起来,是普陀落实大宗商品配置枢纽建设的一次综合实践。”区自贸事务中心副主任王巍桦说,当下,普陀正致力于打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价格最低”的口岸营商环境,作为普陀航运服务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陀自贸区块正积极打造“1小时海事服务圈”,低空场景的应用不仅开辟了海事服务新路径,也为普陀助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下一步,我们还将拓展锚地至本岛的海事低空物流线路,开展备件、配件等海事服务产品递送专线服务,进一步赋能海事服务产业,实现应用场景多元化。”王巍桦说,后续,他们也将在加快综合海事供应体系建设、构建国际航运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普陀样板。
普陀在低空经济上的探索不止于此。去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明确列为新增长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结束的市两会,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争取省级“先飞区”试点落地。普陀积极响应会议号召,致力于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更大的发展。
“去年,我们已经在岛际物流场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通了本岛至六横、本岛至东极等无人机岛际物流航线,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人机全流程夜航海岛物流配送。”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俞星亦介绍道,当下,结合普陀海洋经济特色,普陀区提出了“向海而飞 服务深蓝”的发展理念,将着力打造“低空经济+海事服务”“低空经济+岛际物流“低空经济+海洋文旅”等三大核心应用场景,旨在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当下,我们对低空领域无人机配送的探索主要还集中在120米以下空域,这一高度内的小型无人机虽然载重量有限,但对于油品样本等轻质货物的运输而言,已足够满足需求。”俞星亦说,区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加大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力度,主动总结经验,加强与市场的对接与合作,力争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