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竞争?外媒:美针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已得出初步结论!

2025-01-15607

  据路透社报道,在2024年4月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后,美国政府日前已得出初步结论,认为中国通过不公平的政策和实践主导了全球海事、物流和造船业。

  路透社报道称,三位熟悉数月贸易调查结果的消息人士透露了这一信息。美方调查人员得出结论,中国通过财政支持、对外国公司的壁垒等举措为造船和海事行业提供了优势。

  该消息人士还引用报告的部分内容称,中方“严重且人为地压低了海事、造船和物流行业的劳动力成本”。

  调查引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1500亿美元的造船业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约5%扩大到2023年的50%以上,而曾经主导的美国造船商的份额已降至1%以下。韩国和日本是其次的造船大国。

  消息人士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公布调查结果,几天后民主党人拜登将于1月20日离任。

  在去年启动的301调查中,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工会提议对每一艘抵达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舶征收100万美元的费用,认为这笔收入可以用于扶持美国本土的造船业。

  然而,国际航运公会秘书长Guy Platten认为,对在美国港口停靠的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关税将适得其反。他指出,历史证明,保护主义措施往往让实施国付出高昂代价。他预测,这种措施将推高日本和韩国船舶的需求和价格,最终“美国为这些政策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其从关税中获得的收益”。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去年4月美国启动301调查回应称,美方申请书中充斥大量不实指责,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有悖经济常识。美多份研究报告显示,美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在多年前就已失去竞争优势。美方为本国产业提供数以千亿计美元的歧视性补贴,却指责中方采取所谓“非市场做法”。事实上,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美方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从全球造船产业格局来看,美国的无力感与焦虑正在加剧。数据显示,当前美国仅有20家公共和私人造船厂,低于1980年代初的300多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造船业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克拉克森统计,2024年中国船厂新船订单累计1,689艘合4,619万修正总吨。以修正总吨计同比上涨约60%,全球占比首次达70%,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海运圈聚焦看来,即使美国针对中国造船的惩罚措施落地,是否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仍然充满疑问。

  在造船行业中,竞争早已不局限于技术水平,而是涵盖了从金融支持、劳动力成本到供应链协作的全方位比拼。中国凭借着规模庞大的造船厂、持续的金融支持和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已经在过去十多年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尽管欧美国家希望通过政策干预、税费壁垒等方式来削弱中国的市场主导地位,但现实是,全球船东在选择新造船时,依然更看重性价比和交付效率。

  从全球航运市场来看,船东们越来越务实,选择造船厂更多的是基于商业考量。虽然地缘政治的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影响决策,但在长期的商业竞争中,价格和效率依然是决定性因素。

  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造船业的影响力,意图复兴本土造船业,但这种努力注定是杯水车薪。无论是对中国船只征收额外费用,还是试图建立“造船振兴基金”,都难以弥补美国造船业的根本性劣势。毕竟,造船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是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亚洲,而其产业链的衰退也导致其无法在短期内重建竞争力。价格上的巨大差距和亚洲造船业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令美国在重振造船能力时需要极大的政策支持和时间。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  编辑:Evan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