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I4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58美元,或24.42%,收于每桶20.37美元,创2002年2月20日以来新低。若经过通胀因素调整,今日油价则录得1999年3月以来最低收盘价。
布伦特5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85美元,或13.40%,收于每桶24.88美元,为2003年5月8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

作为石油行业的下游产品,船用重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有着必然的关联,尤其是重质渣油资源。
伴随着国际油价暴跌,船燃市场的调油原料价格也大幅下行,内贸船燃市场价格迅速回落,进入“3000+”价格区间。华东某主营供油商报价,内贸180CST价格降至3950元/吨,市场实际成交价格更低。
船燃价格的回落,也有利于疫情之后的航运业复苏,毕竟燃油成本是船舶运营成本中的大头。

据悉,目前沿海进口煤管控继续加大收紧力度,部分港口码头限制异地报关及严控半年额度,加上各地复工基本恢复,电厂日耗稳步回升,国内煤炭需求可预见性增加,沿海行情逐步回暖。
此外,国内多地基建项目启动,水泥、砂石等非煤运需持续旺盛,叠加上下游港口压港严重周转受限,运力有所削减,支撑船东挺价意愿渐浓,运价维持稳定小幅探涨。
上海航交所数据,4-5万吨的海进江(秦皇岛--张家港)船型为例,运价在17.2元/吨,较前段时间运价(15元/吨)有所上涨。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退去,运价后续的上涨只是时间问题,利于航运业恢复。

船用燃油市场博弈,即行业的市场参与者——原料供应商、调油贸易商、燃油供应商以及船东,依据各自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在船用燃油市场做出相应的市场策略选择,并在此过程获取相应的收益。
从贸易环节分析,船东是船用燃油行业产业链的最末端,在博弈过程中,好像只能被动接受。实则不然,作为最终“买单者”,船东对船用燃油市场也有着自己的抉择影响力,发挥“买单者”自身的市场调节作用。
锁价是把“双刃剑”,时刻对“锁价”参与者进行考验,考验船东、供油商的自身实力和预判能力,尤其是对供油商的考验。因为行情的起伏,直接关系着参与者的市场收益,真金白银的盈亏必须拿出来。
海运圈聚焦专栏作者:田明辉
微信公众号:船舶综合服务商 (微信号happyshi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