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
趁着习大大访问的时机,我把当年穿越巴拿马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
巴拿马运河是人类人工开凿的伟大运河之一,它座落在中美洲巴拿马地峡的最狭窄地段。作为远洋船长我已经穿越巴拿马运河不下20次,每一次过河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84年9月,第一次随一艘名叫“滦河”的集装箱船舶过河。那时,我被绚丽多彩的热带风光和运河热带雨林所迷,在驾驶台频频用望远镜将风景尽收眼底,还用傻瓜照相机留下了那时过河的情景,至今已经变了色的照片还在相册中被我经常翻阅。

巴拿马运河航行
可喜可贺的“新重庆”轮处女航划时代开通了中海自有集装箱船舶过巴拿马运河的先例,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中海集装箱船舶取道巴拿马运河向中美洲国家进行贸易。巴拿马运河在今后运营生涯中将与其紧密联系,共创历史又一辉煌。又所不同的是我用永不褪色的数码照相机又留下了岁月斑痕的巴拿马运河和已经不年轻的铅华身影。
我把“新重庆”轮从太平洋一侧过河的场景和运河简史进行略述,让读者来分享浏览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工开凿的巴拿马运河!

“新重庆”轮
我从有关报道上了解了巴拿马运河,又从过河中目睹和领略了它的壮观,在我轮锚泊的身边,簇拥着种类繁多、各色各样的船舶等待过河,每天单向过河的船舶超过20多艘。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侧来往船舶数量基本相同。但是规定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尺寸宽度不能超过32.31 米;长度不能超过294.13米;吃水深度不能超过12.04米,因为巴拿马运河船闸宽度为33.5米,长度为305米!

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一侧风光
“新重庆”轮全长为263.23米,船宽为32.2米,因此控制吃水在12.04米就能毫无阻碍地穿越巴拿马运河,不过由于船闸富余宽度实在勉强,像“新重庆”轮尺度的船舶必须十分谨慎地驶入两舷总共仅有1米左右富余宽度的船闸。但是每一次过河在引航员的强制操纵下都有两舷船壳与船闸岸壁相擦的经历,所以每次过河后船舶两舷都留下了被各国海员称作为“巴拿马运河标志”的伤痕!甚至严重一点船壳都会被撞击成“凹进凸出”。船长必须注意发现引水员操船,当引水员不慎操作时应马上果断进行善意提醒。如果发现船壳有被碰损坏、但不影响船舶未来航行安全时,不要马上跟运河引水员进行交涉,因为一旦引水员认为船舶发生损坏,他会通知运河当局,当局为了澄清船舶被碰事实会将船舶立即引入加通湖锚地进行检验,这样船舶就会被凉在运河之中,那么什么时候过河就听运河当局的安排了。
我早年曾经在一位没有过河经验的船长手下就遭遇到了船舶因上述原因而被滞留三天的惨重损失!用什么方法来避免遭遇这样的不测呢?我总结的方法是马上记录下来,当船舶出了防波堤后;再以当时过河后习惯履行检查船舶的名义发现损坏事实,立即向运河代理转告发现的损坏情况,同时起草《海事声明》在抵达第一港后马上公证,必要时请验船师检查损坏结果,按航海惯用法律条款进行后续索赔。
还有巴拿马运河对吃水的要求颇高,必须满足!船舶必须考虑航行路途燃油水消耗和保持允许吃水下的前后吃水一致,即平吃水状态,由于巴拿马运河海淡水比重差异造成船舶吃水加深,因此工作在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船长、大副必须具有十分清晰的思路,根据船舶的允许吃水,装载货物、海淡水比重调整水尺。曾经有人比喻:“过巴拿马运河实际上是船长、大副再次经历对船舶配载业务的一次实际考试”,在这里没有考试作弊的可能,想想的确是那么回事。
巴拿马运河是一条船闸型的运河,它的长度大概有80公里,在巴拿马伊士玛地区和美洲大陆最窄点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1914年8月事15日运河官方宣布向国际航行船舶开放,从那时起到现今大约有87万4千艘船舶借道巴拿马运河北上大西洋,南下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侧的入口处有三级船闸,每级有两条通道。以释放加通湖中的淡水作为媒体提升船舶海平面高度26米,进入加通湖。然后船舶在加通湖中航行穿越巴拿马地峡南北分水岭到达运河的对面伊士玛地区,再在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内下降到太平洋海平面。连接闸与闸间的单个船闸利用重力将淡水从高处逐闸释放流向低处。在三上三下六套船闸中每抬升一艘船舶大约需要消耗加通湖中的25万吨淡水,最终有20万吨淡水流入两大洋之中,在每套船闸的最高处设有船闸起闭的释放淡水的控制机房。

邮轮上的旅客观光巴拿马运河过闸
那天我们从巴博拉湾进入运河,几条带有雪白鳞片、不知名的、约一米之长的大鱼也尾随进闸,他们在闸中无忧无虑,或上或下地嬉戏,抢着船头遨游在前,船走他们走。当地引水员戏谑鱼类是唯一被巴拿马运河当局免除过河费用者!不要认为笔者在造噱头,而是亲眼所见!
虽然船舶大部分时间是用自己的动力推进航行于运河中,但是在过船闸时必须用船闸的电力牵引车来拖带和校正船舶在闸内的位置。两边的牵引车在两轨和中间齿条上行走其牵引力大约有2500马力,可爬斜坡40度到50度。根据船舶大小船舶可要求4到8辆牵引车协助过闸。12.6公里的盖勒德水道是运河中最窄的部分占了巴拿马运河总长度的15%。水道从皮托.米古儿船闸到加姆勃穿越了地峡分水岭。
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巴拿马运河管理机构有不同的名字。在法国人建设运河的初期有两个法国私人运河开凿公司负责运河的开凿:1881年到1888年期间为大西洋、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寰宇开凿公司,1894年到1898年期间为新巴拿马运河建设公司。随着法国人开凿运河的失败,美国政府从1904年到1914年承担了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工作。从那个时期开始一个名叫伊士玛运河委员会负责了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工程并成功地完成了伟大的巴拿马运河设计建造,使开凿运河的伟大创举成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功绩。

巴拿马运河最窄的地方航行
为了商业性的管理和创建运河金融机构,1951年巴拿马运河的内部组织进行了重新组合。结果,巴拿马运河公司替代了巴拿马铁路公司接手了运河的维修保养和运河运作的责任。与此同时,该组织命名一个巴拿马运河区政府取代了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全面接管了运河区民事事务的法律责任。也就是在巴拿马共和国的土地上美国政府的法律适用于运河区。
1977年,托瑞乔斯-卡特协议签署并在1979年生效,从此巴拿马运河开始了新的管理台阶。先前的运河组织撤消,一个单一的实体——巴拿马运河委员会接管了巴拿马运河的一切运河运作事务。同时,巴拿马共和国接管了从前运河区一切法律事务行使了运河区的主权。1999年12月31日中午,巴拿马政府终于全面接管了巴拿马运河管理、操作和维修保养。从此,美国政府的国旗无声无息、悄悄地降下,巴拿马共和国国旗在运河区高高飘扬。巴拿马运河回到了巴拿马人民手里,结束了美国政府对巴拿马运河近一个世纪的统治。美国引水员渐渐淡薄出现,巴拿马引水员得意的站在悬挂不同国旗的船舶驾驶台上履行主权赋予职责,指挥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
在巴拿马政府的政治宪法和1997年六月11日发布的法律庇护下一个叫作巴拿马运河当局的政府机构接管了巴拿马运河水域的责任。巴拿马运河当局对巴拿马运河实行了一切操作、管辖、管理、保护、维修、改进和运河现代化以及运河的行为和相关服务的全部权益。
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与绕麦哲伦海峡相比可使大西洋两岸的航程缩短5千5百海里。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主要来往于美国东海岸到亚洲;美国东海岸南美西海岸;从欧洲到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
巴拿马运河过河费率很高,每艘商船的过河费用基本上在10万美元左右。
据说在运河建设期,穿越了地峡分水岭的皮托.米古儿船闸到加姆勃的水道开凿最为艰苦,在当时不能控制的流行黄热病期间,劳工成批死亡,大概每掘进一米运河就有一名劳工付出生命!中国劳工也在开挖运河中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该水道旁为纪念劳工曾树起了石碑。现今要通过巴拿马运河,巴拿马政府卫生检疫部门还特别关注海员是否接种了黄热病疫苗,每次过河我都要出示全体海员的接种证书。
在运河的建设期,大量的泥土、石块被挖走,其中盖勒德水道(Gaillard)和库拉卜拉(Culebra)被铁路平板货车运走的泥石就占了运河挖走的泥石的一半。如果把这些泥石围成圈足可绕地球四圈!
在1914年1月7日,一艘名叫Alexander La Valley 的浮吊首次完整穿越了运河。官方通航典礼在1914年8月15日举行,幸运的SS Ancon号为正式首次通航的货轮。
1928年8月14日到8月23日理查德.哈理布敦支付36美分的通行费花了十天的时间游过了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在1963年5月开始了昼夜通航,并从1954年到1970年的16年中把盖勒德水道(Gaillard)从91米拓宽到了152米

“新重庆”正在进闸
第二天早晨,在巴拿马运河本地引水员的引领下,缓缓驶入运河,负责为电力牵引车带缆的运河工人和辅助引水员在交通艇上涌向舷梯,扩散艏艉协助过闸特殊技术操作。在前后、左右运河人员鼎力配合下,船舶安稳地从太平洋一侧进入船闸,将船舶提高26米海拔高度,继而航行盖勒德(Gaillard)和库拉卜拉(Culebra)水道、加通湖、又在加通湖船闸下降到大西洋海平面。
望着两岸青山树木,我只能转借中国古人的一首经典诗句来形容自己的观瞻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现代化大型集装箱船舶在原始森林潺潺流水中航行的奇景;那种心旷神怡的舒展伴随一丝丝清甜的空气早已将太平洋中的滔天巨浪、头晕海病忘的一干二净。其情景不就是本诗句的海外版再现!
每当我在巴拿马运河中航行时我一直惊叹人类的杰作和风光旖旎的运河两侧热带雨林。运河与其他世界遗产一样永载世界青史,也希望世界像巴拿马运河一样永远在喧哗中保持宁静;在和平中走向未来。

我与运河引航员合影

这是我记录国巴拿马运河的时间!北京时间2003年12月13日03:41时,当地时间2003年12月12日14:41时,船舶正在进入巴拿马运河加通湖船闸。远处是大西洋出口处。
海运圈聚焦专栏作者 航海衣羊
http://blog.sina.com.cn/huyuexiang(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