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建议对进口钢铁和铝采取惩罚性措施

2018-03-14768
美国商务部早前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调查,并于2月16日就相关调查结果发表两份报告。商务部认定这些产品的进口量及进口情况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建议对进口钢铁产品以及锻造和未锻造铝征收关税及/或实施配额。

两份报告正在审议之中,尚未作出最终决定。总统特朗普可根据商务部的分析和建议,采取一系列行动或不采取行动。
  
美国商务部曾表示,第232条款的调查会集中核查全球产能过剩、倾销和非法补贴等各项因素,以确定钢铁及/或铝进口有否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备战能力。

钢铁

美国商务部表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进口几乎是出口的4倍。报告指出,进口对钢铁业“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2000年以来,世界炼钢能力增长127%,现时全球产能过剩达7亿公吨,几乎是美国钢铁消耗量的7倍。报告指出,中国是迄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过剩产能已超过美国的炼钢能力。
  
鉴于美国对钢铁产品已实施169项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其中29项针对中国),另有25项调查正在进行,美国商务部建议总统考虑以下其他补救措施:

对来自所有国家的所有进口钢铁征收至少24%的全球性关税;或对来自中国内地、巴西、哥斯达黎加、埃及、印度、马来西亚、俄罗斯、南非、韩国、泰国、土耳其和越南的所有进口钢铁征收至少53%的关税,并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钢铁设置配额,相当于2017年每个国家对美国出口的100%;或对来自所有国家的所有钢铁产品设置配额,相当于2017年每个国家对美国出口的63%。

报告指出,预计这些方案可使美国钢铁进口量从2017年的水平减少37%,从3,600万公吨降至2,270万公吨。



美国商务部指出,进口和全球产能过剩,原因之一是外国政府补贴,尤以中国为然,对美国原铝业的经济福祉和产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报告称,2012年以来,进口渗透率从66%上升到90%,而国内铝工业的就业人数则下降58%,并有6家冶炼厂关闭。余下5家冶炼厂中只有两家以全产能运作,而只有一家生产关键基础设施和国防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高纯度铝,包括高性能装甲板和航空级铝制品。

美国商务部对铝已实施两项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均是针对中国内地,另有4项针对中国内地的调查正在进行。美国商务部建议以下其他补救措施,涵盖铝锭和各种铝制品:

对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所有进口铝征收至少7.7%的关税;或对来自中国内地、香港、俄罗斯、委内瑞拉和越南的所有产品征收23.6%的关税,并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实施配额,相当于2017年每个国家对美国出口的100%;或对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所有进口设置配额,最高为2017年每个国家对美国出口的86.7%。

任何对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及/或实施的配额将附加在现有关税之上。不过,报告建议实施一项程序,若美国缺乏足够的国内产能或出于国家安全考量,商务部可批准美国公司的请求,将特定产品排除在外。获批准的豁免可能导致其余产品的关税或配额出现转变,以维持整体效果。此外,美国总统可以豁免对特定国家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文章整编自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文章:《美国商务部建议对进口钢铁和铝采取惩罚性措施》

来源:香港贸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