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来,中国海上力量虽然逐步增强,但无论驱逐舰还是航母毕竟部署时间有限,而且中国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不得不在南海岛礁进行人工造岛。可是,南海海域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很多海域都处于深海,无法进行人工造岛。因此,浮式保障平台就成了一个十分理想的选项。

中国浮式生产储油系统概念图
浮式保障平台通常由船体、基础设备或生产设备、系泊系统等组成的,其主要特点为机动性和运移性好,可通过系泊揽胜固定于海底,可以随风浪和还留的作用进行全方位的自由旋转,因此十分适应深海部署,在深海中具有较大的抗风浪能力。如果作为海上采油平台,还可以作为巨大的海上储油仓库和生产工厂,以改变传统的开采-运输-加工-销售-运输的模式,直接开采后便可直接加工,变为成品油直接存储和销售,因此极大的减少了海上采油平台的运营成本。

美军的机动式离岸基地设计明显不科学
而在军事领域方面,浮式保障平台也有一定的前景。比如,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就萌生了建造名为“机动式离岸基地”的概念。通过搬迁时模块的组合,搭建2000米长,可起降C-17运输机,并能容纳3000人部队的大型海上基地。但是,这一概念在1999年被彻底取消,原因是这种平台不实用、造价高、被攻击后生存力低。而且,在美军的概念图中,可以发现其为类似双体船的结构设计,并且拥有舰岛以指挥起降飞机。可双体船在现实中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船吸效应,如果采用双体船设计的船只在行驶中超过一定速度,其两个船体就会相互吸引,从而向船体中央挤压,从而破坏船体结构,甚至是造成毁灭性的损伤。中国海军目前的022导弹艇就是因为采用双体船设计,但其无法继续改进刚打船体,就有因为船吸效应和结构、材料方面的综合原因。因此,浮式保障平台在考虑成本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应采用一些比较成熟的设计,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目前,中国一有相关论文论证相关的超大型浮式平台,其长度为300米,宽度为100米,组合体共5个,接连起来可以达到1500米长,重量达50万吨,可满足运输机的起降,甚至是运-20的起降。
中国的浮式保障平台与美军提出的相关概念相比,中国设计更加实际也更加侧重军民融合发展,当其真正出现在南海时,甚至是任何中国拥有海外利益的周边海域时,浮式保障平台必将策划能够为中国海面上不可缺少的空海港口、补给基地、仓库等。因此,为了早日实现浮式保障平台的实际应用,还需要长期的技术探索和海外经济/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武装力量,以保证浮式保障平台的安全。
来源:科普中国网
2017-12-24
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