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工正洗牌中国基金在行动

2017-11-091294

  著名海工装备开发商APEC能源公司董事长刘少华2017年11月2日在“2017造船和海洋装备发展趋势上海国际论坛”上,以题为“中国海洋工程石油产业基金:创建一个创新的、共建、共商、共享平台”进行了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特别分析了全球和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他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兴起的海工高端制造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不仅能造自升式平台,半潜平台,钻井船还造出了第六第七代的钻井平台,第八代的平台也在设计中。在技术上和工程建造方面取得了骄人战绩。但是由于三年来的世界油价低迷,各大石油公司大幅减少资金投入油田的开发和增产;使整个海工产业遭受重创,涉及海工的造船厂和贷款银行无一幸免。此场危机潮中如果不作为或作为不当,不仅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也将会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今后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

  中国海工装备业整体面临以下典型困境:

  国内大量已建造完成的海工装备无法走向世界市场,几乎所有的建造单位都只能等待,设备泡在海里,等待市场恢复,每年需支出高昂的维护费用、银行利息将使产业不堪重负。除了钻井平台以外还有铺管船、地震勘探船、海工给养船等设备价值涉及总金额约 300亿美元,目前以上装备都没有合同、没有市场、没有出路。

  如不采取措施,中国制造的海工产业将被海外投机商所吞噬或成为废钢。

  目前全球海工市场大洗牌开始了!!!西方某公司已有意识地开始战略行动了!!!

  具体案例:有一家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在收购世界各地的海工设备(30%左右的价格);在中国,通过代理人拟用低价收购国有海工装备的资产。其目的很显然,想在海工钻井市场一家独大,形成最低成本的拳头,使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海工制造方、油服、平台拥有者无法报价,以世界上低的不可想象的价格来形成垄断, 打碎所有造船人的等待和梦想。结果是,要么我们寻求新的出路,要么,我们被强者吞并。

  当前中国的海工装备产业形成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僵局,船厂和制造商与市场无法真正对接(产业的特点),要么被低价收购、要么成为废钢,成为唯一的选项。在巨大的亏损后,放弃中国海工装备产业?如果再没有作为,这次就会被“西方公司打败”,3-5年内无法出海。

  从此,中国的海工产业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再次将被打入“冷宫”。一二十年抬不起头来,我们国家和整个行业的经济损失达千亿人民币(不包括三桶油的海工装备),未来的海工市场、很难有中国装备的影子!

  刘少华先生提议的产业对策是,尽快成立中国海洋工程石油产业基金:创建一个创新的、共建、共商、共享平台。抓紧整合海工装备,直接将中国装备布局到国外油气田产区去。 抢先进入,抢先所有的机会,将中国设备全线派出占领市场,尤其是一些“主战场(英国北海、东南亚、墨西哥湾、西非)”,赢得这场(至少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市场大洗牌的胜利! 通过运作“海工共享平台”—“中国海工石油产业基金”,整合:产(平台)、钻、服(油服)、资(基金)和目标市场。以创新模式、创新思维去创新市场,盘活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资产。

  仅中国对油气进口不断增长的需求就能看出油气市场并不是夕阳工业,多方权威预测和正在不断增长的需求事实是,海洋油气市场还会长期增长。解决此困局的关键是改变过去的技术引领产业,改为市场+技术引导产业。通过海工产业基金,整合金融投资,将油服、船厂、设备供应商和存量装备抱团走向市场。绑定丰产油田,以一带一路布局为引领,用中国的海洋油气装备、技术与基金、金融杠杆结合,撬动和盘活滞压在船厂的海洋装备产业。

  目前APEC正在与多家基金筹备整合中国海洋工程全产业链(共享平台),将邀请愿意合作的船企,油服公司通过整合,形成我们的优势,占领世界海洋能源市场和海工市场,为中国海工、油气事业突破开拓出一条新路。

  更多精彩专业论坛将来了。2017年11月29日 -30日在上海召开2017智能船和智能航运技术上海国际论坛。论坛将是国际性和全产业链的,将集中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智能船技术等在6大类商船以及未来智能航运的可操作性应用和无人技术、电商、商业智能、管理智能、行业规范、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业务协同和颠覆性趋势等在船舶、航运和海事领域的最新应用和探索。

  来源:国际船舶海工网